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沈赠给琴师翁明远的作品,以琴声为媒介,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首联“胶漆本无意,丝桐非有情”比喻琴与人的关系并非出于主观情感,而是自然的契合。接下来,“因缘醉翁指,发此无穷声”描绘了琴师的技艺,通过醉翁般的指点,琴声得以流淌出无尽的韵味。
“萧萧秋风引,落叶渭水清”借景抒情,将琴声与秋风落叶、渭水清澈的景象相融,营造出凄美而宁静的氛围。“喧喧阳春歌,花明锦江城”则转而描绘琴音在春天的繁华中带来生机,如同锦江城中的繁花盛开。
“离鸾月徘徊,别鹤云杳冥”运用象征手法,表达离别之情,琴声仿佛带走了离别的哀愁,飘向远方。“清泠洒毛发,震荡惊雷霆”形容琴音激越,直击人心,犹如雷霆般震撼。
“曲度神莫测,调高妙难名”赞美琴师的技艺高超,难以用言语形容其音乐的深邃和美妙。“时方多艰虞,掩耳谁为听”感叹世事艰难,但又有谁能真正静心聆听这超越世俗的琴音。
最后两句“无为恩怨儿女语,疆场勇士轩昂行”寄寓深意,劝诫人们不要被琐碎的恩怨所困扰,而应像疆场上的勇士一样,胸怀壮志,昂首前行。
整首诗以琴声为纽带,展现了诗人对琴艺的赞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