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对使破琴良未达,解衣挝鼓亦非真。
从来我辈岂同俗,更遣阿戎来问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个性表达的情怀。开篇“对使破琴良未达”,诗人通过“破琴”的意象,表达自己无法完全达到内心的音乐理想,彰显了一种艺术上的不满足与自我挑战。
“解衣挝鼓亦非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满足感。这里的“挝鼓”是指击打乐器,但“亦非真”表明这种行为缺乏真实的情感流露,可能是对传统或现实的一种批判。
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个人才华与情感表达不被世俗认同的无奈,以及渴望一种真正能够触及内心深处的艺术。接着,“从来我辈岂同俗”,诗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与平庸的人群为伍,展现了超越常人的个性和追求。
最后一句“更遣阿戎来问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知识、智慧或艺术真谛的探索与渴望。这里的“阿戎”可能是一个隐喻,象征着某种寻求知识的使者或媒介,而“问津”则意味着询问渡口,或是在求索通向心灵深处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勾勒出一位追求艺术真谛、不满于世俗常规的个性鲜明的诗人形象。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神农医王七十毒,金粟如来四百病。
未如一卷混沌书,淡饭粗羹学清净。
八尺藤床六月天,林间风露饱鸣蝉。
手挥如意葛巾堕,谁诵黄庭惊昼眠。
芳草递春风,三山立桂丛。
柳条随驾绿,花蕊上林红。
素缣咫尺十分圆,淡墨浓阴画手传。
惟恐动摇天地窄,只应掌上握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