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其十一)

遗情极像白拈神,仙与吟翁意气真。

月晓忆同林外饮,酒醒愁恨曲中人。

荒溪独照山初静,寒影相持雪亦尘。

每惜半檐风露重,起披玉毳伴琼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谊,以及在梅花之下的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首句“遗情极像白拈神”,以“白拈神”比喻梅花的洁白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魅力的深刻感受。接着,“仙与吟翁意气真”一句,将诗人自己比作吟游的仙人,与梅花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月晓忆同林外饮”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月下与梅花共饮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与诗意。“酒醒愁恨曲中人”则通过酒醒后的思绪,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反差。

后两句“荒溪独照山初静,寒影相持雪亦尘”进一步展现了梅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立与静谧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每惜半檐风露重,起披玉毳伴琼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珍惜之情,以及愿意与梅花一同迎接春天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6)

明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号:中峰
  • 籍贯: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63—1323

相关古诗词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其十二)

朵中飞下玉霄神,仙韵娇姝一粉真。

冰晓浴乾银浦水,雪篱愁损草堂人。

名姬骏马空词笔,废苑荒台老战尘。

冻野苍茫天四惨,两行啼雁独伤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忆梅

夜分明月是扬州,尚有春风在树头。

莫怪当年何水部,岁寒心事与谁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评梅

月旦花前岂乏人,风霜齿颊带阳春。

江南野史馀芳论,绝世清如古逸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别梅

花谢东风搅离思,愁翻缟袂忍轻分。

月明梢送临溪水,春树遥怜隔暮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