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堂寺

巍峨江之干,故迹百堂寺。

寺垫徙于旁,遗构十一二。

百堂依岩崖,像貌宛以备。

间虽或彫缺,亦足起敬畏。

江流几浅深,江木几荣悴。

舟车日往还,兴寝谁复议。

炉香有馀烬,无乃妄侥觊。

独叹镌凿功,绵历何所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百堂寺的景象与变迁,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中通过描述百堂寺的位置、建筑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过往与现今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痕迹。

首句“巍峨江之干,故迹百堂寺”点明了百堂寺位于江边,历史悠久。接着“寺垫徙于旁,遗构十一二”描绘了寺庙搬迁后仅剩一部分建筑的现状,透露出历史变迁的痕迹。诗人接着赞美了百堂寺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百堂依岩崖,像貌宛以备”,并指出尽管有些部分残缺不全,但依然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江流几浅深,江木几荣悴”两句通过江水和江边树木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迭。而“舟车日往还,兴寝谁复议”则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忙碌与对过去事物的遗忘,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记忆的脆弱。

最后,“炉香有馀烬,无乃妄侥觊”可能是在感叹历史遗迹的保存问题,暗示了对某些行为的质疑。而“独叹镌凿功,绵历何所自”表达了诗人对镌刻在石壁上的历史功绩的赞叹,同时思考这些功绩的起源和意义,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百堂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遗迹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石匮阁

一登石匮阁,载读石匮诗。

诗人不可作,诗思清可思。

至今江水流,哀响犹依依。

佳趣想如古,物是惟人非。

孤烟起林坳,夕鸟相与归。

揽辔复前征,长言解歔欷。

形式: 古风

石鏊

石鏊久已传,往还迷所自。

下马诘亭卒,指以水之涘。

徐行即其旁,执钁俟我至。

问其将胡为,云此久埋秘。

泥沙亦易发,应手可立致。

逡巡肆挥举,两鏊露精粹。

青如碧琅玕,光莹非琢治。

圆模出自然,小大羌有贰。

石根不可穷,名鏊乃以类。

象物固其偶,芜没良可喟。

傥非以名求,何以见珍异。

顾我乏高才,为诗强标识。

形式: 古风

过龙洞

晓过龙洞口,秋雨寒江急。

㸐炬撒星飞,随风光熠熠。

危阁势凌空,履滑难择涩。

特特马蹄声,谷虚良易入。

祇恐惊神怪,轰雷起蟠蛰。

岂不念怀安,自公忘岌岌。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和苏进之同游乌奴山告成寺

长风掠疏林,残叶何悽悽。

浮云带远山,半压愁眉低。

纵游乌奴寺,乃在嘉陵西。

嘉陵清且湍,依约剡中溪。

十月未成梁,傍舟祛挈提。

篙工上下手,往往咍州犁。

系缆即肩舁,踏石避角圭。

诘屈上嵯峨,恍若登云梯。

下视飞鸟背,仰听惊猿啼。

参差列佳境,画幅展不齐。

峥嵘楼殿雄,势欲凌烟霓。

香穗暗金像,岚光映璇题。

宝函发神翰,熣灿壁与奎。

圣言远如天,至理岂易稽。

洗目幸荣观,讵止徒攀跻。

四座敬无哗,寂默桃李蹊。

遗韶动众听,司南警群迷。

兹辰尤乐只,并合又将暌。

鹏抟九万程,鹪鹩一枝栖。

其适固均耳,安中养天倪。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