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明代哲学家吴与弼之手,名为《枕上偶成》其一,体现了其理学思想的精髓。诗中以“洪范”为引子,借以探讨智慧与邪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思考中分辨真伪,保持心灵的纯净。
“尝闻洪范思能睿”,开篇即引用古代典籍《洪范》中的智慧,暗示通过深思熟虑可以达到明智的状态。“只恐邪思乱性真”,紧接着表达担忧,害怕错误的思考会扰乱本性,导致心灵的混乱。
“能于思处分真妄”,诗人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区分思考中的真实与虚妄,这是保持内心清明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步骤。“便是存心格物人”,最后两句总结,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即是用心去实践道德原则,追求真理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吴与弼对于道德修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强调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在纷扰世界中保持自我纯净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