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赋二种芙蓉二首(其一)红芙蓉

丰肌弱骨与秋宜,宿酒酣来不自持。

岂为严霜成槁质,要凭初日发妍姿。

燕姬入画犹嫌陋,蜀锦团窠未足奇。

独对芳丛寄幽兴,子高真是遇仙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红芙蓉在秋日里的风姿,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红芙蓉的独特魅力。首句“丰肌弱骨与秋宜”,点明了红芙蓉在秋天的美丽姿态,其丰满的体态与轻盈的骨骼,与秋季的氛围相得益彰。接着,“宿酒酣来不自持”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红芙蓉在酒后醉态的迷人景象,仿佛它也沉醉于秋日的美景中,无法自拔。

“岂为严霜成槁质,要凭初日发妍姿”两句,通过对比严霜与初日,强调了红芙蓉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在美好时刻的绽放。红芙蓉并非因严霜而枯萎,反而在初日的照耀下展现出其最美丽的姿态,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燕姬入画犹嫌陋,蜀锦团窠未足奇”则将红芙蓉与燕姬、蜀锦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了其独特的美。燕姬虽入画,但仍然显得不够出众;蜀锦虽精美,却难以完全展现红芙蓉的魅力。这表明红芙蓉的美是超越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最后,“独对芳丛寄幽兴,子高真是遇仙时”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红芙蓉时的内心感受,以及对这种相遇的珍视。诗人仿佛遇到了一位仙人,被红芙蓉的美深深吸引,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红芙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传达了诗人对其内在精神品质的赞美与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77)

蒲道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月八日赋二种芙蓉二首(其二)转观芙蓉

露凉风冷见温柔,谁挽春还九月秋。

午醉未醒全带艳,晨妆初罢尚含羞。

未甘白纻居寒素,也著绯衣入品流。

若信牡丹南面贵,此花应是合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耶律奉使镇南楼诗韵

雄视坤维有此楼,恍疑八表继神游。

山连秦蜀相邻际,水接襄樊不尽头。

阴阖阳开增伟观,月明风冷怯清秋。

百年豪杰登临处,诗兴飘飘隘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九月同李子文罗寿甫行城南溪上

溪水泠泠玉佩声,沿溪路转忽川平。

襟怀郁滞得开豁,腰足痹顽时散行。

几树霜红明夕照,数峰烟碧倚寒晴。

兹游胜友相酬和,殆与秋光欲斗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王仲礼

朋友惟君气味投,相寻一笑果何由。

暇中值雨唯思睡,贫里逢春只办愁。

行乐忍令佳节负,光阴不为少年留。

且看明日开晴霁,拄杖从公到处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