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涵观之潮阳二首(其二)

三年珠海客,怀抱几曾开。

此日人将别,高天雁正来。

边风过细柳,羌笛思残梅。

帷幄堪前箸,宁唯草檄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送潘涵观之潮阳二首(其二)》。诗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三年珠海客,怀抱几曾开”,诗人以自己与友人在珠海共度的三年时光为背景,感叹在这段时间里,心中的情感和思绪并未得到充分的释放和表达,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和未尽的话题。

颔联“此日人将别,高天雁正来”,点明了送别的场景。在友人即将离去的这一天,天空中飞来了大雁。大雁南飞的传统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含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边风过细柳,羌笛思残梅”,描绘了一幅边塞风起、细柳轻摇的画面,同时融入了羌笛声声、思念残梅的情境。边风、细柳、羌笛、残梅,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凄美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以及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复杂情绪。

尾联“帷幄堪前箸,宁唯草檄才”,转而表达对友人能力的认可与期望。诗人认为友人不仅有起草檄文的才华,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战略决策的作用,寄寓了对友人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和信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与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九日登镇海楼

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

白首重阳唯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先司马韵寄吴尔景

月下论诗夜不眠,鲤庭同试凤山泉。

平陵歌入千秋史,头白门人说往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夜度黄脊沙漫成寄示赣励

无穷志业总成赊,老去吾生渐有涯。

秋秫未登频卧疾,菊花临发又离家。

风吹野柝来虚舫,月应寒潮上浅沙。

报汝三冬宜共勉,莫耽朋酒负年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五色笔歌为王础兄纪梦

十月江清不成冻,寒潮入峡微风送。

峡里停舟待故人,故人书至翻言梦。

梦中授笔何老翁,峨冠广袖言雍容。

为言房隘笔毫损,宽之所以全其锋。

故人受笔欣然久,五色光芒犹在手。

既醒而寐复见之,六十衰年义何取。

我持书札三四看,为君喜气横眉端。

不闻帝命司徒契,五教之敷惟在宽。

天人至理数必五,天曰五行人五事。

包罗万有入纤毫,驱使六经为臂指。

江淹鲍照不知此,中书君老而秃矣。

为君大封管城子,夷吾器小安足齿。

研用补天五色石,书用尚方五色纸。

舂陵霸上云气多,会写龙文入青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