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崇真起善立玄堂,谨奉朝昏两炷香。
内侍孀亲行孝道,外持贞正合三光。
常行矜悯提贫困,每施慈悲挈下殃。
他日聪明如省悟,也应归去到仙乡。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韩姓郎君在家修行的高尚品德与行为。诗中描绘了韩郎君在玄堂内虔诚地早晚供奉香火,体现了他对宗教的敬畏和对孝道的遵循。同时,诗文还赞扬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对贫困者的同情与帮助,以及对不幸者的援手,展现了其慈悲为怀的品质。
诗人进一步预言,如果韩郎君能继续其智慧与道德的提升,终有一天会有所省悟,回归仙乡,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整首诗通过描述韩郎君的修行生活,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与对道德实践的推崇,体现了唐末宋初时期社会对于个人修养与道德行为的高度关注。
不详
夜梦海上群仙山,旦逢瀛洲道士还。
凭风倚景长叹息,弥怜昨夜云峰邑。
霓裳羽旆惜分飞,方外人间此日违。
君不见辽东华表柱,但有空歌丁令威。
有道山僧号至聪,十年不下祝融峰。
腰间所积菩提水,泻向红莲一叶中。
野老南湖上,茅檐向水低。
应门仲躬子,举案伯鸾妻。
篱下山花笑,窗前谷鸟啼。
犹言近人境,不似武陵溪。
自来行止赋骄奢,更有何人力可加。
分得禦沟新凿址,占他农地别栽花。
楼台夜宴停红烛,妓女春梢俵绛纱。
大醉不知光景去,难逃双鬓染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