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其一)

曾为惠山客,心已寄苍茫。

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

淹留情莫蛰,怅望身疑翔。

联翩得秀句,古殿逢灯光。

耳冷彻孤韵,神幽拂清香。

买舟行有期,此兴安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惠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

首句“曾为惠山客,心已寄苍茫”点明了诗人曾经到过惠山,并且心已经寄托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之中。接着,“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山间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淹留情莫蛰,怅望身疑翔”两句,诗人用“淹留”形容长时间停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不舍;“情莫蛰”则是情感无法沉寂,依然热烈;“怅望”则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身疑翔”则形象地描绘出人在思绪中飞翔的状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憧憬。

“联翩得秀句,古殿逢灯光”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游览过程中,灵感涌现,创作出优美的诗句;“古殿逢灯光”则可能是指在古老的殿堂中遇到了灯光,象征着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照耀。

“耳冷彻孤韵,神幽拂清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与艺术的美好之中,耳朵仿佛能听懂孤独的旋律,心灵被清新的香气拂过,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买舟行有期,此兴安能忘”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对美好体验的难以忘怀,预示着未来再次踏上旅程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其二)

三子骨已朽,来者非一人。

箫声起孤凤,抑按皆清新。

松阴贮老月,藓晕涵苍磷。

崎岖固有属,千载无纤尘。

物物吾已矣,今昔是可均。

何当事一廛,顾水终为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其三)

膏肓有前人,老意系丛樾。

差池纷鬓霜,味蜡火已绝。

一啜风漱液,幽思起复灭。

讵惭数及七,缅予在明月。

疏更蹇修途,景耿重激发。

泠然傥可御,千古同一辙。

形式: 古风

再登斗野亭路旧韵寄太虚

北舟揽黄氏,楚楚不自平。

故步聊低回,新月微风清。

蛙声语莫下,泡涌浮修甍。

何在超世游,翳路情难倾。

西堂梦不到,春草还复生。

长年浸枯蘖,有时怀层城。

适从吴儿炊,又作淮人烹。

皇皇遍诸侯,吾人愧安行。

独抱照乘姿,花枝似相明。

拂衣归待旦,南州逢顾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秦太虚出鲁直所寄诗因次其韵

别子又春杪,幽怀谁与欢。

返复事远途,缭绕如理绵。

家山虽入眼,尚疑隔晨烟。

破闷得子诗,鸣鸡还到船。

追随日苦短,容易悲长年。

犹能共一辙,植足临天旋。

下泽政有味,万户自我捐。

唯有不舍心,常如俯奔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