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六)

公孙发蒙耳,猥作支厦木。

仲舒弃胶西,白驹在空谷。

脱粟饭故人,安敢望薰沐。

齐人固多诈,何由调玉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现实境遇,展现了对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态度的思考。首句“公孙发蒙耳,猥作支厦木”以夸张手法,将公孙弘(字子长)比喻为初生牛犊,虽未成熟却承担起支撑大厦的重任,象征着年轻时的担当与勇气。接着“仲舒弃胶西,白驹在空谷”引用董仲舒(字子长)放弃官职、隐居山林的故事,与前句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坚守自我、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脱粟饭故人,安敢望薰沐”则描绘了简朴的生活场景,与上文的宏大叙事形成反差,强调了友情与物质追求之间的平衡。“齐人固多诈,何由调玉烛”最后两句,借齐人多诈的典故,警示社会风气的复杂,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秩序的渴望,希望如同调和阴阳的玉烛一般,引导社会向着公正、和谐的方向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探讨了个人责任、理想追求与社会和谐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与社会理想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49)

李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七)

长卿还成都,埋玉昆山阴。

谋醉鹔鹴裘,跫然遁丘林。

卖醪著犊鼻,涤器扬巴音。

谁知子虚赋,遽惬武皇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八)

子云识奇字,辨舌非所长。

有宅才一区,安贫固其常。

深沉草玄腹,如裹万里粮。

苦心梦吐凤,流传今未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九)

惠庄长安儒,驰骋盘珠走。

廉蔺茧栗犊,五鹿不当负。

拊心困剧谈,此中固多有。

口舌何足争,虚名千载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十)

淮南学神仙,逸迹穷山海。

著书名鸿烈,精爽凛然在。

字中挟风霜,反躬忘寡悔。

空馀袅蹄金,万世将谁待。

形式: 古风 押[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