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野渡新晴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碧天边岩穴云归,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翻译

这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只有两三户住家,人烟稀少。和我朝夕相处的,是淳朴的农村父老。他们说起今天溪水猛涨,水面齐平了小桥,又说昨天溪南今春的第一场雨,下得真是不小。
碧湛湛的天空中,云朵飘回了山洞的旧巢。一行白鹭急着离开原地,扑翅飞得高高。我当即穿上草鞋,携带手杖,乘兴踏游春郊。就不知挂着青帘的酒店,上哪儿才能找到?

注释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sǒu)田父。
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芒鞋竹杖:草鞋和竹手杖,为古人出行野外的装备。
行春:古时地方官员春季时巡行乡间劝督耕作,称为行春。
此处则为春日行游之意。
底是:哪里是。
青帘舞处:酒旗招展的地方。

鉴赏

这首元代冯子振的《鹦鹉曲·野渡新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乡村画面。首句“孤村三两人家住”,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人烟稀少,生活简朴。接着,“终日对野叟田父”,表现出村民与淳朴农夫日常交流,反映出农村生活的淳厚风俗。

“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两句,通过对话内容,描绘了雨后新晴的景象,水位上涨,桥梁倒映着翠绿,溪流清新,显示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碧天边云归岩穴,白鹭一行飞去”,视线转向天空,云彩悠然归巢,白鹭成行飞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宁静气氛。

最后,“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诗人穿上草鞋竹杖,漫步在春天的田野,不禁好奇地询问那青帘招展的地方是否曾有欢歌笑语。这句寓含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热闹场景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展现出元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外桃源般的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132)

冯子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自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字:海粟
  • 籍贯:怪怪道
  • 生卒年:1298

相关古诗词

鹦鹉曲.黄阁清风

箕尾传说商岩住。空桑子伊尹无父。

汉萧何昂宿分英,李靖唐时行雨。

出山来济了苍生,却卷白云闲去。

一千年黄阁清风,是万古声名响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鹦鹉曲.愚翁放浪

东家西舍随缘住。是个忒老实愚父。

赏花时暖薄寒轻,彻夜无风无雨。

占长红小白园亭,烂醉不教人去。

笑长安利锁名缰,定没个身心稳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鹦鹉曲.感事

江湖难比山林住。种果父胜刺船父。

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颠风狂雨。

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

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鹦鹉曲.溪山小景

长绳短系虚名住。倾浊酒劝邻父。

草亭前矮树当门,画出轻烟疏雨。

看燕南陌上红尘,马耳北风吹去。

一年年月夜花朝,自占取溪山好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