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前汉王章传后

漫载牛衣刺刺词,男儿报国定忘私。

班生长托将军幕,亦有陈尸狱户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思考。首句“漫载牛衣刺刺词”,以“牛衣”这一形象,比喻王章在困境中的悲苦与不平之言,暗示其遭遇的不公与内心的挣扎。接着,“男儿报国定忘私”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忠诚与国家责任的崇尚,强调了个人利益应为国家大义所让步的主题。

随后,“班生长托将军幕”一句,提到了班超的故事,作为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奉献的精神。班超虽身处将军幕下,但其忠诚与功绩同样值得铭记。而“亦有陈尸狱户时”则转折,指出即便是在最艰难、最不公正的环境下,忠诚与牺牲也是不可避免的,体现了对历史中那些默默付出、甚至为此献身者的深切同情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与反思,深刻探讨了忠诚、牺牲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忠诚精神的崇高颂扬。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同人集蜗庐坐桐花下主人方选定族祖戒庵先生诗即赋得集中梧密昼常阴之句并用其韵

何处桐花凤,和鸣遍此林。

耳根分正闰,胸次失晴阴。

消暑凭诗话,招凉见道心。

主人萧散甚,瞑据一瓢吟。

一片蔚蓝色,周遮百尺林。

薰风怜嫩碧,大火避浓阴。

前辈焦琴调,吾侪古井心。

请看花屑屑,好供落英吟。

故国啼鹃泪,依然满旧林。

翻书长恻恻,布席总阴阴。

日漏中天影,诗传未死心。

表章良不易,即景足清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姚江赠同年施明府檗斋

与君惜别且八年,一旦牵丝蕙江浒。

千里棠阴东粤移,令我豁然消烦暑。

浙东列城虽?小,风俗由来拟邹鲁。

姚州更钟光岳灵,嵯峨三儒踵接武。

烛湖先生杨袁流,本心之传开系谱。

光光文成真天人,拈出斗杓扫榛芜。

梨洲克绍蕺山绪,九流百家互参伍。

此外人物尚如林,前光后辉难悉数。

吏斯邦者岂偶然,漫容俗物恣莽卤。

适从何来得有君,经术世务妙茹吐。

君家世德重宛陵,旧与浙学同门户。

我生瓣香愚山集,硕为执鞭惭惰窳。

当年大用虽未竟,至今遣爱苗江楚。

发抒固应在后人,此日牛刀宁小补。

昨过衙斋窥插架,万轴牙签群玉府。

公馀正不废讨论,仕学何曾相龃龉。

更闻下车麾双旌,先贤祠下首吊古。

忾然叹息文成后,欲为重光旧樽俎。

祗愁此意知者谁,闻声或惊涂毒鼓。

祝君政成广所部,波馀倘得遍吾土。

形式: 古风

檗斋来鄞谒监司饭予双韭山房惓惓万八先生遗书可感也

扬雄已老死,谁为问遗经。

石箧渐以散,藜光犹然青。

故人扶大雅,古谊照晨星。

一瓮玉醅酒,残编细细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檗斋捐俸为梨洲先生赎祀田

再世东林两大贤,墓田不保亦堪怜。

令君清况尘生釜,甫下车来失俸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