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绝顶閒云翠微,孤琴野杖荆扉。
惆怅同声别远,青山叙日行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独的画面。"绝顶閒云翠微",诗人站在山顶,望着悠闲自在的白云在青翠山色中飘荡,展现了自然的恬静与高洁。"孤琴野杖荆扉",他手持简陋的野杖,伴着一曲琴音,独自漫步在柴门之外,透露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惆怅同声别远",诗人内心充满淡淡的离愁,因为与朋友的共鸣或远方的故人告别而感到伤感。"青山叙日行归",他将希望寄托于青山和夕阳,暗示着尽管分离,但期待着有一天能再次相聚,日落时分归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情为主,通过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有孤寂又有期待,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情感寄托。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秋影半枝金薤,上池凉露何多。
谁把玉箫吹断,湘江一夜寒波。
绿树村边茆舍,暮云江上渔舟。
白发青山归去,玉堂金马悠悠。
蓟门霜叶正纷纷,不见燕台只见云。
君去试看台下草,何人更忆乐将军。
草白阴山朔雪晴,匈奴牧马近燕城。
只今犹有湾河水,日夜东流恨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