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起模画样弄精魂,拂迹除踪更见人。
行到水穷山尽处,满天云散月华明。
这首诗名为《颂古十五首(其七)》,是宋代僧人释慧远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深邃而富有禅意的画面:一个人精心刻画或创作,仿佛在赋予无形之物以生命,但他的痕迹和踪影反而更加突显出人的存在。接着,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意境,走到山水的尽头,似乎无路可走,然而此时,天空中的乌云散去,明亮的月光洒落,展现出豁然开朗的境界。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寓言,暗示着困境之后会有光明,人生的尽头可能蕴含着新的领悟。整首诗简洁而富有象征性,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
不详
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良哉观世音,旋闻与声脱。
犬吠驴鸣休未休,世出世间活鱍鱍。
赵州狗子无佛性,石牛不怕师子吼。
午夜云腾浪接天,海门一阵狂风扫。
茫茫大地参玄人,眼里无筋一世贫。
掣电机关何处讨,头角峥嵘出荒草。
案头获敕令行时,阃外全提杀活机。
回首华山孤顶望,巨灵神亦竖降旗。
雾卷云收,雷奔电烁。眼暗耳聋,此错彼错。
错不错,何处著。
去兮住兮大匆匆,寂兮寥兮活鱍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