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听春雨为茅山道士思亲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首句“茅山听雨结茅茨”点出地点和情境,茅山道士在雨声中居住简陋的小屋,流露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次句“意恐红尘惹鬓丝”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忧虑,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坚守。
“步鹤紫苔春满径”写出了春天来临,小径上青苔蔓延,象征着生机与宁静,而“鸣蛙绿水夜平池”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蛙声与绿水相映成趣。诗人借此寓言,表达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平和。
“粳稌已足菑畬愿”表达了对农田丰收的满足,菑畬是指耕种后的休耕,这里暗含了对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衣线能忘簠簋思”则以朴素生活为乐,不执着于物质享受,体现了道教的清心寡欲。
最后两句“綵袖鱼轩今已矣,黄冠野服总相宜”感慨世事变迁,昔日华丽的生活已经不再,如今身着道袍,过着简朴的野服生活,正符合他的心境和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