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宋家行在日南迁,胡骑长驱百万鞭。
潮海有灵翻佑贼,江流非堑枉称天。
庙堂遗恨和戎策,宗社深恩养士年。
千古中华须雪耻,我皇亲为定幽燕。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厓山大忠祠诗四首》中的第四首,主题围绕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对厓山战役和文天祥等忠臣的纪念。诗中表达了对宋室南迁后遭受胡骑侵略的悲愤,以及对元军利用天险却背离天道的谴责。诗人感慨庙堂决策的失误,未能坚守和戎之策,导致国家沦丧,同时赞扬了文天祥等忠臣对国家的深厚忠诚和培养人才的举措。
诗中“宋家行在日南迁”描绘了朝廷南逃的景象,“胡骑长驱百万鞭”形象地展现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潮海有灵翻佑贼”讽刺了元军借助地理优势反助敌人,“江流非堑枉称天”则表达了对自然天象未能庇护南宋的无奈。
“庙堂遗恨和戎策”揭示了决策层的失策,“宗社深恩养士年”则是对忠臣们长期培养人才的肯定。最后,“千古中华须雪耻,我皇亲为定幽燕”表达了诗人对恢复国家荣誉的决心,以及期望君主能收复失地,洗雪前耻。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民族情感的诗,体现了作者对南宋末年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盼。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北风吹卷洞庭波,飞舸还经孟渎河。
今日胜兵方有算,向来遗孽本无多。
中宵驿使传书捷,两岸欢声入棹歌。
闻说西南犹转战,几时甘雨洗天戈。
瑶峰独立倚空苍,云去云来两不妨。
旋逐春寒生苑树,更随晴日度宫墙。
玉皇居处重楼拥,太史占时五色光。
若与山龙同作绘,也须能补舜衣裳。
太液池头春水生,更无风雨却宜晴。
鸟飞不动朱旂影,鱼跃时惊綵枻声。
天上银河非旧路,人间瀛海是虚名。
何如周囿开灵沼,长与君王乐治平。
剑戟森严虎豹蹲,直从开辟见乾坤。
山连列郡趋东海,地拥层城壮北门。
万里朔风须却避,千年王气镇长存。
磨崖拟刻燕然颂,圣德神功未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