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少章别

非无山林意,去住亦随缘。

落日有归翼,乱山犹着鞭。

风檐依路湿,烟树著行圆。

清绝归时思,新诗句句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并非没有寄情山水的心意,去留都顺应自然的缘分。
夕阳西下鸟儿归巢,群山中我仿佛还在策马前行。
风吹过屋檐打湿了路面,沿途的树木在烟雾中显得朦胧圆润。
清冷的夜晚让我思绪飘远,新的诗句在心中一句句涌现。

注释

非无:并非没有。
山林意:寄情山水的心意。
去住:去留。
随缘:顺应自然的缘分。
落日:夕阳。
归翼:归巢的鸟儿。
乱山:群山。
犹着鞭:仿佛还在策马。
风檐:风吹过屋檐。
依路湿:打湿路面。
烟树:烟雾中的树木。
著行圆:显得朦胧圆润。
清绝:清冷。
归时思:夜晚的思绪。
新诗:新的诗句。
句句传:一句句涌现。

鉴赏

这首词作风格淡远,意境幽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融入,以及自由自在的情怀。"非无山林意,去住亦随缘"两句,既表现出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态度。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思想的体现。

"落日有归翼,乱山犹着鞴"中的“落日”描绘了黄昏时分光影交错的景象,“有归翼”则暗示诗人心中对于归宿的向往;而“乱山犹着鞴”则是对自然界生机勃勃、变化无常的一种感受,通过描写乱山之中的马匹依旧在活动来表达。

"风檐依路湿,烟树著行圆"中,“风檐”、“雨滴穿窗隙”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静谧;“烟树著行圆”则是对远处景色的一种描绘,通过“烟”的渲染,使得画面更加柔和、迷离。

"清绝归时思,新诗句句传"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归途中所产生的清澈而深邃的情感,以及他对创作新词的热情与期待。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他们往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并通过文学创作来传达这种美好的心灵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生动的自然形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与公序避暑石盎方昼欲寝闻林间鸟鸣甚乐因得小诗云

一林啼鸟不知名,应怪山翁此地行。

化蝶与周俱是梦,游鱼知我久忘情。

胸中丘壑真馀事,世上功名畏后生。

但得盈樽供自酌,何妨人境卧渊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与公晔饮西山坐上再和前韵

了无一物可当情,休数行年问丙丁。

世事于今浑似梦,醉魂从此不须醒。

江流带月分清浊,星汉无云见纬经。

酒尽更谋须稚子,坐听潮落响霜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与似表弟游石门怀蹈元时中用高字韵

逼人尘事等牛毛,袖手端须着眼高。

策蹇倦追千里马,荷锄安用百金刀。

病来避酒连三月,春半寻山等一遭。

不见鞭鸾两仙吏,秪应上界亦分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与粹之游支提九日仲宗以诗酒见寄次韵答之

蛇径回环织女机,足间攲石碍云飞。

西风短发欺乌帽,落日清尊走白衣。

病眼逢山寒水净,妄心更事远烟微。

扫除磊磈装怀地,为载千岩万壑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