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寺

昆山突兀摩空苍,寺幽更枕山之阳。

松杉高出人境外,楼阁半在天中央。

日照檐楹分杳霭,风回廊庑添清凉。

谷声远合蒲牢韵,林近时闻薝卜香。

红尘咫尺到不得,黄金地面生辉光。

我疑意在融结际,真宰用意非寻常。

云埋烟蔽岁月古,未与时会犹潜藏。

一旦宝像顿发见,果闻玉磬鸣高冈。

二生开示此经始,源流既浚深必长。

乃知景物不自胜,惟人方可存其纲。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昆山寺的雄伟壮观景象,以及它所处的幽静环境。诗人通过"昆山突兀摩空苍"和"寺幽更枕山之阳",展现了山寺高耸入云、背靠青山的地理特点。"松杉高出人境外,楼阁半在天中央"进一步刻画了寺内建筑的奇特与高耸,仿佛悬浮于半空。

"日照檐楹分杳霭,风回廊庑添清凉"描绘了阳光透过檐角,带来朦胧的光影,而微风吹过,又为寺内带来了凉爽。远处山谷的回声与寺中的蒲牢钟声相合,树林中散发出薝卜香气,增添了宁静与神秘。

诗人感叹世俗红尘难以触及这里的清净,认为这座寺庙隐藏着深远的历史和不平凡的意义。"云埋烟蔽岁月古,未与时会犹潜藏"表达了对寺的历史沉淀和不随世俗变迁的赞美。最后,诗人以"一旦宝像顿发见,果闻玉磬鸣高冈"预示着寺庙的重要使命即将显现,经由二生开启,其源流深厚,必将长久流传。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昆山寺的自然景观和精神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的宗教文化的敬仰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休洗红二首(其一)

休洗红,洗红红在水。新红换作裳,旧红翻作里。

回黄倒绿无定期,世情翻覆君所知。

形式: 古风

休洗红二首(其二)

休洗红,洗红红减色。虽好不如新,著时须爱惜。

阿母嫁女不择人,鸡飞狗走长苦辛。

形式: 古风

悲寒风

夜漫漫,风凛凛,严霜下,寒更甚。

狐鸣鬼啸有今夕,仓卒剑戟生高枕。

神光堕地摧白虹,呜咽英雄泪空饮。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登歌风台

君王逝已久,遗构在彭城。

空阔青徐坼,苍茫楚汉争。

荒山尚云气,乔木有风声。

无限登临意,长歌慷慨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