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读史杂述(其九)》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时局动荡中人物抉择与历史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时危保七尺,恬淡颇有馀”,开篇即点出时代危机,强调在危难时刻,保持自我,内心平和的重要性。接着,“志扶大厦倾,那得屏人居”两句,以“扶大厦之将倾”比喻挽救国家危亡的重任,强调个人不应逃避责任,而应勇于担当。
“岌岌宋鼎折,扛者须贲诸”运用了“宋鼎折”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危难的情景,指出需要像孟贲这样的勇者来承担重任。接下来,“袁刘两骲箭,射堋安得除”则借用了古代射箭的典故,暗喻了清除国家内部的祸患需要有力的行动。
“青青石城月,夜夜石城闾”描绘了一幅夜晚石城月色下的宁静景象,与前文的紧张局势形成对比,暗示着即使在动荡中,也有静谧与希望的存在。最后,“黄?捧玉玺,乳妪竟何如”以黄门侍郎捧玉玺的场景,以及乳母的结局为引,探讨了权力与忠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乱世中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个人责任、国家命运、权力与忠诚等主题的深邃思考,语言凝练,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