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

松江风袅袅,波上片帆疾。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

萧条长洲外,唯见寒山出。

胡马嘶秦云,汉兵乱相失。

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

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

一身寄沧洲,万里看白日。

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

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

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孤雁飞过吴地的天空,旅人感伤着傍晚的时节。
松江上的风轻轻吹过,江面上的孤帆快速行驶。
姑苏台上树叶凋零,洞庭湖的橘子在秋霜中收成。
长洲之外景象萧瑟,只见寒山孤独显现。
胡马在秦云下嘶鸣,汉军士兵慌乱失散。
关中有人擅自占据,天下人为此忧虑不安。
南楚之地有美如玉的佳人,她用瑶瑟诉说相思之苦。
我独自漂泊在遥远的海边,遥望万里之外的日出。
面对敌人,我甘愿拿起武器,谈论兵法时又勇于放下笔墨。
迎风振臂,我在寻找可以托付的树木,准备投身其中。
但我宁愿回归远方的深山,过着云游松林、食栗为生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与离乱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开篇即以“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表达了秋天孤雁的凄凉与被囚禁之人的哀伤,随后通过“松江风袅袅,波上片帆疾”展示了诗人对自由和逃离现实困境的向往。

接着,“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则描绘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橘子被霜打的景象,透露出时光易逝与物是人非之感。"萧条长洲外,唯见寒山出"中的“萧条”形容空旷无人的情境,而“唯见寒山出”则表现了对远方的眺望和心中所系。

战争的氛围在“胡马嘶秦云,汉兵乱相失”中显现出来,"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则指出了战乱带来的危机与全国人民的共同忧虑。"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中的“琼枝”象征着美好的愿望,而“相思怨瑶瑟”却透露了对亲人或故土无法相见之痛。

最后,“一身寄沧洲,万里看白日。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独处异乡的孤寂感,以及对战乱中的英雄事迹无力回天之叹息。最终,诗人选择“不如归远山”,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逃离和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杰出作品。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弄白鸥歌

泛泛江上鸥,毛衣皓如雪。

朝飞潇湘水,夜宿洞庭月。

归客正夷犹,爱此沧江闲白鸥。

形式: 古风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

昨闻战罢图麟阁,破虏收兵卷戎幕。

沧海初看汉月明,紫微已见胡星落。

忆昔扁舟此南渡,荆棘烟尘满归路。

与君携手姑苏台,望乡一日登几回。

白云飞鸟去寂寞,吴山楚岫空崔嵬。

事往时平还旧丘,青青春草近家愁。

洛阳举目今谁在,颍水无情应自流。

吴苑西人去欲稀,留连一日空知非。

江潭岁尽愁不尽,鸿雁春归身未归。

万里遥悬帝乡忆,五年空带风尘色。

却到长安逢故人,不道姓名应不识。

形式: 古风

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故人南台秀,夙擅中朝美。

拥传从北来,飞霜日千里。

贫居幸相访,顾我柴门里。

却讶绣衣人,仍交布衣士。

王程遽尔迫,别恋从此始。

浊酒未暇斟,清文颇垂示。

回瞻骢马速,但见行尘起。

日暮汀洲寒,春风渡流水。

草色官道边,桃花御沟里。

天涯一鸟夕,惆怅知何已。

形式: 古风

京口怀洛阳旧居兼寄广陵二三知己

川阔悲无梁,蔼然沧波夕。

天涯一飞鸟,日暮南徐客。

气混京口云,潮吞海门石。

孤帆候风进,夜色带江白。

一水阻佳期,相望空脉脉。

那堪岁芳尽,更使春梦积。

故国胡尘飞,远山楚云隔。

家人想何在,庭草为谁碧。

惆怅空伤情,沧浪有馀迹。

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