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北客乐驰驱,髀肉浑不生。

轻风入马蹄,一瞬万里平。

朝发长安都,暮抵受降城。

阴山闻鬼哭,征人昼夜行。

黄尘虽染衣,紫翠堪夺睛。

男儿平生游,壮志多屡惊。

荆楚岂不佳,舟楫非吾情。

休誇鱼稻乡,莫恋烟波清。

幸能脱毛锥,侧听匣中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北方来的旅客乐于驰骋,大腿上的肌肉都不再生长。
微风吹过马蹄,瞬间仿佛走过万里平川。
清晨从长安出发,傍晚抵达受降之城。
在阴山听到鬼哭,战士们日夜赶路不停。
黄沙虽染脏了衣服,但沿途的紫色和翠绿仍足以令人眼前一亮。
男子汉一生漂泊,壮志常常受到惊扰。
荆楚之地固然美好,但我对舟楫并无兴趣。
不要夸耀鱼米之乡,也不要留恋湖光山色。
庆幸能摆脱贫困,侧耳倾听剑鞘中的剑鸣声。

注释

北客:北方来的旅客。
髀肉:大腿上的肉。
轻风:微风。
受降城:古代战场上的城市,此处可能指边关要塞。
阴山:中国北方山脉。
毛锥:毛笔的别称,这里代指文人的身份。
匣中鸣:剑鞘中的剑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壮志或才华。

鉴赏

这首宋诗《书事》是周绪所作,描绘了一位北方旅人的豪迈与壮志。首句“北客乐驰驱,髀肉浑不生”展现了主人公长途跋涉的愉悦与坚韧,即使长途骑行也不觉疲态。接下来的“轻风入马蹄,一瞬万里平”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疾驰如飞的快感和广阔的视野。

诗人以一天之内从长安出发,傍晚抵达受降城的行程为例,暗示了路途遥远:“朝发长安都,暮抵受降城”。然而,环境的艰苦并未消磨他的斗志,“阴山闻鬼哭,征人昼夜行”,阴森的鬼哭声衬托出边塞征战的艰辛。

尽管黄尘满身,景色单调,“黄尘虽染衣,紫翠堪夺睛”,但诗人眼中仍能看到壮丽的自然色彩,这体现了他乐观坚韧的精神。诗人感慨人生,“男儿平生游,壮志多屡惊”,表达了他的壮志豪情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荆楚的怀念,但并非贪图安逸,“荆楚岂不佳,舟楫非吾情”,表明他对陆地旅行的热爱。最后两句“休誇鱼稻乡,莫恋烟波清”,告诫自己不要沉溺于田园生活,而应追求更大的事业,“幸能脱毛锥,侧听匣中鸣”,暗指希望通过努力摆脱贫困,实现自我价值。

整体来看,《书事》是一首富有豪情壮志的边塞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坚定决心和广阔胸怀。

收录诗词(2)

周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帘泉

群峰峨峨冲北极,一水如帘泻层碧。

岳神自古不许捲,留在眼前蒙怪石。

綵霞倒影朝为缘,缺月遥挂当幽夕。

非惟只助小山景,却入民田作膏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蓦山溪

松陵江上,极目烟波缈。

天际接沧溟,到如今、东流未了。

吴樯越橹,都是利名人,空扰扰,知多少,只见朱颜老。

故园应是,绿遍池塘草。

家住十洲西,算随分、生涯自好。

渔蓑清贵,休羡谢三郎,红蕖月,白蘋风,何似长安道。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三十六)

是亦刬,非亦刬。令下无私,棒头有眼。

形式: 偈颂 押[潸]韵

下渚秋暮

浅滩近渚沙相接,水落渔人朝暮涉。

摵摵风鸣若雨来,绕堤吹散乾荷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