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海上见会稽徐僧佣所作《九老》诗,意警词练,因仿为之,并限其韵(其四)老僧

饭钟粥鼓两忘年,久住深山雪满颠。

弥勒半龛闲入定,牟尼一串懒谈禅。

蒲团坐破终成佛,芋火煨残好證缘。

搔首斜阳空徙倚,肯教妙谛落言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居山林的老僧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首句“饭钟粥鼓两忘年”,以“饭钟”与“粥鼓”象征日常生活的仪式感,而“两忘年”则表达了老僧超越时间概念,沉浸在修行之中的状态。接着,“久住深山雪满颠”一句,通过“深山”与“雪满颠”营造出一种孤高脱俗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强调了老僧远离尘嚣、静心修行的生活方式。

“弥勒半龛闲入定,牟尼一串懒谈禅”两句,运用了佛教中两位重要人物弥勒和牟尼的形象,分别代表乐观与智慧,以及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与淡泊。老僧选择“入定”而非“谈禅”,体现了他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深层次的领悟,而非表面的言语表达。

“蒲团坐破终成佛,芋火煨残好證缘”则展示了老僧坚定的修行信念与对佛法的执着追求。通过“坐破蒲团”与“芋火煨残”的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老僧长时间不懈努力的场景,最终有望达到成佛的境界。同时,“證缘”二字暗示了老僧在修行过程中对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与体验。

最后一句“搔首斜阳空徙倚,肯教妙谛落言诠”以夕阳西下为背景,老僧在思考与沉思之中,似乎在探索着佛法的奥义,不愿让这些微妙的道理被语言所束缚,强调了老僧对佛法本质的追求与理解,以及对语言表达的谨慎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深悟佛法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坚持与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92)

殷葆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前在海上见会稽徐僧佣所作《九老》诗,意警词练,因仿为之,并限其韵(其五)老农

服我先畴乐太平,星霜催老岁华更。

须眉真可推前辈,腰脚依然胜后生。

幸际唐虞忘帝力,偶携妇子饷春耕。

瓜棚豆架邀邻叟,共话桑麻验雨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前在海上见会稽徐僧佣所作《九老》诗,意警词练,因仿为之,并限其韵(其六)老渔

月中高唱摸鱼腔,有叟皤然坐钓窗。

半世生涯馀破网,一门眷属共轻艭。

鬓丝几欲霜争洁,酒兴还输雪与降。

怪底龙钟人易老,羊裘岁岁卧沧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前在海上见会稽徐僧佣所作《九老》诗,意警词练,因仿为之,并限其韵(其七)老仆

头童齿豁额添纹,家事由来赖处分。

剩有馀生酬少主,惯从老婢话前闻。

职司管钥宵忘倦,粪扫庭园晓更勤。

犬马年衰筋力减,勉供驱策讽同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前在海上见会稽徐僧佣所作《九老》诗,意警词练,因仿为之,并限其韵(其八)老妓

悔谈风月学时流,小字无端唤莫愁。

去日苦多来日少,他生未卜此生休。

称心欢乐难圆梦,透骨凄凉易感秋。

车马稀疏人老大,十年辜负钿箜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