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仙岩夜月》由明代诗人侯应遴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仙岩夜景图。
首联“玉舄飖飖去不归,岩前明月自依微”,以“玉舄”比喻仙人的鞋履,飘然而去,不再归来,暗示仙人已离世,留下岩前的一轮明月,独自闪烁,显得格外幽静与孤寂。
颔联“风吹洞口钟声远,露湿峰头鹤影低”,通过风声、钟声和露水中的鹤影,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氛围。风吹过洞口,带走了钟声,使得声音变得遥远;露水沾湿了山峰之上的鹤影,让鹤的形象更加低垂,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与层次感。
颈联“正向虚中想是白,翻因圆处觉生亏”,表达了诗人对仙人世界的想象与思考。在虚无之中,诗人仿佛看到了白色的景象,但在圆满之处,却感到了某种缺失或遗憾,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仙境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深刻体悟。
尾联“苍茫莫问仙凡事,一醉江头赋采薇”,诗人选择以饮酒的方式,来面对仙人之事的不可知与复杂性。他希望在自然的美景中,找到心灵的慰藉,通过吟唱《采薇》这样的诗歌,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仙岩夜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超凡脱俗之境的向往与思考,以及在面对人生哲理时的豁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