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其七)

开喜秾纤落更幽,树头何用胜溪头。

有时细数坐来久,尽日贪看忘却愁。

惹草萦沙风冉冉,伤春恨别水悠悠。

不堪旧病仍中酒,疏雨浓烟锁画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中的第七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花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春光易逝的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忧愁与怀念。

首句“开喜秾纤落更幽”,描绘了落花在春风中飘落的情景,花朵虽已凋零,但其色彩与形态依然引人入胜,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树头何用胜溪头”一句,将视线从树梢转向溪边,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广泛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具体地点的审美情趣。

接下来,“有时细数坐来久,尽日贪看忘却愁”两句,通过诗人的行为动作,展现了他对落花的细致观察与长时间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忧愁。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了诗人试图在自然之美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心境。

“惹草萦沙风冉冉,伤春恨别水悠悠”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惹草萦沙”的动态描写,以及“风冉冉”、“水悠悠”的静态描绘,营造了一种既温柔又略带哀伤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伤以及对离别的遗憾。

最后,“不堪旧病仍中酒,疏雨浓烟锁画楼”两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加上饮酒,使得他更加难以承受这春末的凄凉景象。而“疏雨浓烟锁画楼”则以象征手法,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压抑,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薄雾笼罩,无法逃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捕捉,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其八)

风袅残枝已不任,那堪万点更愁人。

清溪浣恨难成锦,红雨鏖香并作尘。

明月黄昏何处怨,游丝白日静中春。

急须办取东栏醉,倒地犹堪藉绮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其九)

飞如有恋堕无声,曲砌斜台看得盈。

细草栖香朱点染,晴丝撩片玉轻明。

江风飘泊明妃泪,绿叶差池杜牧情。

赖是主人能爱惜,不曾缘客扫柴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其十)

情知芳事去还来,眼底飘飘自可哀。

春涨平添弃脂水,晓寒思筑避风台。

沾衣成阵看非雨,点径能匀衬有苔。

秾绿已无藏艳处,笑他蜂蝶尚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王婆墩次杨仪部韵

遥看坞一聚,到只屋三间。

妪姓随墩在,僧廊得藓殷。

秋浓山照阁,雨足水侵关。

依旧刺船去,回瞻树杪栏。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