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四十八)

无忧树下风如箭,九龙吐出水含毒。

涓滴沾身痛入心。霎时吹面刀剜肉。

不知悉达为何因,才出母胎罹此酷。

后代儿孙忍见渠,一年一度香汤浴。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只恐不是玉。

形式: 偈颂

翻译

无忧树下风如箭,九龙吐出水含毒。
涓滴沾身痛入心。霎时吹面刀剜肉。
不知悉达为何因,才出母胎罹此酷。
后代儿孙忍见渠,一年一度香汤浴。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只恐不是玉。

注释

无忧树:一种象征幸福的树。
风如箭:形容风力强劲像箭矢一样。
九龙:神话中的九条龙。
含毒:含有剧毒。
涓滴:细小的水滴。
痛入心:疼痛深入内心。
霎时:瞬间。
吹面:拂过脸庞。
刀剜肉:像刀割肉一样痛苦。
悉达:可能是人名或故事角色。
母胎:出生时。
罹此酷:遭受如此严酷的命运。
忍见:忍受看见。
一年一度:每年一次。
香汤浴:用香料调和的沐浴。
诸如来:佛教中的佛陀。
净智:清净智慧。
庄严:庄重而神圣。
功德聚:积累善行和功德。
玉:比喻纯洁无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昙所作的偈颂,以独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幅痛苦与救赎的画面。"无忧树下风如箭",形象地写出环境的恶劣,仿佛连风都带着刺骨的冷冽。"九龙吐出水含毒",暗示着某种神秘而危险的力量,可能是苦难的象征。

"涓滴沾身痛入心",进一步描绘痛苦的直接冲击,每一滴都深入骨髓,令人痛彻心扉。"霎时吹面刀剜肉",则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强化了痛苦的感受,如同刀割一般。

诗人接着借悉达多(即释迦牟尼)的经历,表达出对苦难根源的探索:"不知悉达为何因,才出母胎罹此酷",暗示着生而为人,便要承受世间苦痛。然而,后文转向希望和救赎:"后代儿孙忍见渠,一年一度香汤浴",通过后代子孙为先人沐浴净身的行为,寄托了对解脱苦难的期待。

最后,诗人将自己沐浴的场景提升至神圣的高度,"我今灌沐诸如来",表示自己在洗涤心灵的过程中追求智慧和功德的积累。然而,"只恐不是玉",又流露出对自己能否达到这种纯净境界的谦逊和自我审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哲思,展现了人生的苦难、救赎以及对精神净化的追求。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九十七)

鉴在机先,妙在转处。

碧眼胡儿,全无肯路,行一步是一步。

信脚错踏翻,大地无寸土。

业风吹上乳窦山,来点一杯茶,徐徐向伊道,提鞋去。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四十一)

黄河清,圣人生。体天行健,浚哲文明。

率土更新尧舜化,八荒无地著欢声。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一)

殿成不必拆,佛生何用打。

烧炷兜楼香,共说家私话。以力假人者霸。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十八)

翳眼药,文武火。用得亲,煨得过。

翠岩落尽眉毛眼愈明,乳窦烂却皮肤骨将槁。

家丑分明说向谁,握手松根忘汝我。

冷地思量,訚訚而笑。

曾陷迷魂八阵图,梦中惊入夔门道。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