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断桥

野桥丹阁总通烟,春气虚无花影前。

北浦问谁芳草后,西泠应有恨情边。

看桃子夜论鹦鹉,折柳孤亭忆杜鹃。

神女生涯倘是梦,何妨风雨照婵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野外的小桥和红色楼阁总是笼罩在烟雾中,春天的气息在虚无中显得花影摇曳。
在北方的水边,询问谁在芳草丛后留下痕迹?西泠湖畔,应该也有离别之恨环绕心间。
夜晚在桃树下,我们曾讨论鹦鹉的叫声,独自站在折柳的亭子里,怀念起杜鹃鸟。
如果神女的生活只是梦境,那么风雨中的她依然能映照出美好的容颜。

注释

野桥:指田野间的简陋小桥。
丹阁:红色的楼阁,形容建筑华丽。
总通烟:常常弥漫着烟雾。
北浦:北方的水边。
芳草后:芳草丛后的隐秘之处。
西泠:西湖边的西泠桥。
恨情边:蕴含着离愁别绪的地方。
看桃子夜:在夜晚观赏桃花。
论鹦鹉:谈论鹦鹉的叫声或故事。
忆杜鹃:回忆起杜鹃鸟,可能象征思念。
神女生涯:神话中的神女生活。
倘是梦:如果只是梦境的话。
婵娟:形容美好的月色或女子容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雨景图。"野桥丹阁总通烟"一句,透露出诗人在一个朦胧的春日里游历于古旧的桥畔,那些丹红色的桥楼与周围弥漫的烟雾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柔和的氛围。"春气虚无花影前"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时那种微妙、不易觉察的生机的感受,尽管未见鲜艳的花朵,却能感受到那份隐约的生长力量。

接着,"北浦问谁芳草后"一句,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片绿意盎然的水边之地,是谁在享受着春日里青草的芬芳。"西泠应有恨情边"则透露出诗人内心中蕴藏着一份难以释怀的情愫,这份情感仿佛随着那漫漫长河而去,飘散在无尽的边际。

后两句"看桃子夜论鹦鹉,折柳孤亭忆杜鹃"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在春雨绵绵的夜晚,诗人注视着那些未放光彩的桃花,而那些聚在一起的鹦鹉似乎也在进行着它们的夜间议论。至于"折柳孤亭忆杜鹃",则是诗人在一种孤寂而宁静的环境中,以折下的柳枝勾起对古代名将杜甫的怀念。

最后两句"神女生涯倘是梦,何妨风雨照婵娟",诗人似乎在探讨生命与梦境之间的界限。若生命如同那传说中仙女的一瞬光彩,那么即便是在风雨交加之时,也不妨碍那份超然脱俗的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雨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机勃发、万物复苏的喜悦,同时也流露着一丝孤独与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228)

柳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州竹枝词

人鲊瓮头波放颠,两岸青山青插天。

篙师力尽客破胆,茅屋老翁方醉眠。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先]韵

白鹤观题壁

仙人未必皆仙去,还在人间人不知。

手把白髦从两鹿,相逢聊问姓名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兴化沙溪驿题壁

沙溪祇是旧沙溪,今日重来路欲迷。

独有暮鸦知我意,白云深处尽情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题织锦璇玑图(其五)

前堂画烛残凝泪,半夜清香旧惹衾。

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