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仓曹宅各赋一物得当轩石竹

罗生殊众色,独为表华滋。

虽杂蕙兰处,无争桃李时。

同人趋府暇,落日后庭期。

密叶散红点,灵条惊紫蕤。

芳菲看不厌,采摘愿来兹。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罗生花朵独特艳,格外显得繁茂。
即使与蕙兰共处,也不争春桃李时。
朋友们在官署闲暇,傍晚时分期待后院相聚。
繁密叶片间洒落几点红,枝条上惊现紫色花朵。
芬芳美丽令人百看不厌,希望未来能在此地采摘。

注释

罗生:生长在罗网上的植物。
殊:特别,与众不同。
众色:各种各样的色彩。
表华滋:显眼且繁盛。
虽:虽然。
杂:混杂。
蕙兰:兰花的一种。
无争:不争夺。
同人:志同道合的人。
趋府:前往官府。
暇:空闲时间。
落日:傍晚。
后庭:庭院的后部。
密叶:密集的叶子。
红点:红色的小点。
灵条:生机勃勃的枝条。
紫蕤:紫色的花朵。
芳菲:芬芳的花朵。
看不厌:看不够。
采摘:采摘。
愿来兹:希望能来这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园林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之美好、对大自然无尽赞美的情感。开篇“罗生殊众色,独为表华滋”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花草间竞相绽放的生动场景,其中“罗生殊众色”指的是各种各样的花朵争奇斗艳,“独为表华滋”则强调了某一种花特别抢眼,成为园中之最。

接着“虽杂蕙兰处,无争桃李时”两句,诗人进一步展现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这里的“蕙兰”指的是香草,“桃李”则象征着名贵显赫,但诗人并未表现出任何追求或攀比的心态,而是欣赏自然界中各类植物和花卉平等地生长,不争不抢,共同享受着春天的阳光雨露。

“同人趋府暇,落日后庭期”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闲暇时刻一起漫步于府中的庭院,期待着夕阳西下后的美好时光。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颂,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人间之乐的双重享受。

“密叶散红点,灵条惊紫蕤”两句,是对植物生长状态的细致观察。其中,“密叶散红点”形象地描绘了花瓣轻轻飘落的情景,而“灵条惊紫蕤”则捕捉到了枝条间蕨菜类植物生长时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芳菲看不厌,采摘愿来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场景和物象无限的喜爱之情。这里的“芳菲”指的是花草的香气与繁盛,而“采摘愿来兹”则是诗人希望能够将这份美好永远留住,或者说是希望自己能常驻于这样的环境中。

综观全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摹,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更透露出了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

洑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

皇帝崇祀典,诏书视三公。

分官祷灵庙,奠璧沈河宫。

神应每如荅,松篁气葱茏。

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

洒酒布瑶席,吹箫下玉童。

玄冥掌阴事,祝史告年丰。

百谷趋潭底,三光悬镜中。

浅深露沙石,蘋藻生虚空。

晚景临汎美,亭皋轻霭红。

晴山傍舟楫,白鹭惊丝桐。

我本家颍北,开门见维嵩。

焉知松峰外,又有天坛东。

左手正接䍦,浩歌眄青穹。

夷犹傲清吏,偃仰狎渔翁。

对此川上闲,非君谁与同。

霜凝远村渚,月静蒹葭丛。

兹境信难遇,为欢殊未终。

淹留怅言别,烟屿夕微濛。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双笋歌送李回兼呈刘四

并抽新笋色渐绿,迥出空林双碧玉。

春风解箨雨润根,一枝半叶清露痕。

为君当面拂云日,孤生四远何足论。

再三抱此怅为别,嵩洛故人与之说。

形式: 古风

少室雪晴送王宁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形式: 古风

王母歌

武皇斋戒承华殿,端拱须臾王母见。

霓旌照耀麒麟车,羽盖淋漓孔雀扇。

手指交梨遣帝食,可以长生临宇县。

头上复戴九星冠,总领玉童坐南面。

欲闻要言今告汝,帝乃焚香请此语。

若能鍊魄去三尸,后当见我天皇所。

顾谓侍女董双成,酒阑可奏云和笙。

红霞白日俨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

惜哉志骄神不悦,叹息马蹄与车辙。

复道歌钟杳将暮,深宫桃李花成雪。

为看青玉五枝灯,蟠螭吐火光欲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