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林绕舍青,门馆终日静。
吾心乐有馀,所寓皆胜境。
更凿庭下池,溶溶浸山影。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寓所,春天的绿意盎然,环绕着房舍,而门前馆舍则是整日的宁静。诗人心境舒畅,有余闲之感,因为他寄居的地方都是美好的风景。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春林绕舍青"一句直接设置了整体的意境,勾勒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春日山居图景。紧接着的"门馆终日静"则加深了这一氛围,使人仿佛能听见那里的鸟鸣虫叫声,或许还有微风吹过林间的轻吟。
诗中的"吾心乐有馀,所寓皆胜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这里的"有馀"意味着心灵上的丰富与闲适,而"所寓皆胜境"则强调了诗人对于居住环境的选择性,以及对美好自然景观的欣赏。
最后两句"更凿庭下池,溶溶浸山影"描绘了一种更加深入自然之中的生活状态。"更凿庭下池"表明诗人不仅满足于现有的环境,还有进一步改造自然以适应当时生活的欲望。而"溶溶浸山影"则是对这一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描绘,水面如镜,映照着周遭的山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茅檐入竹低,旷野时寓目。
寂寂农家春,新秧满田绿。
何时稻登场,秋山响蓬朴。
聊为溪上游,一步一回顾。
悠悠出山水,浩浩无停注。
惟有旧溪声,万古流不去。
北窗何所见,疏竹杂遥岑。
凉飙思有无,虚檐动萧森。
此兴何由尽,移床入翠阴。
青青榹树林,下荫苍藓石。
幽人宴坐时,怀抱忘其适。
不见暮樵归,寒山雨中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