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粟泉访李影九不遇因为山僧草疏

踏遍閒原日未曛,松房宴坐不逢君。

半庭草色浮书带,满镜池光染墨云。

山鸟时能呼佛现,荷花也解沐禅芬。

清泉酌罢休言去,且为檀那草愿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踏访闲静之地,却未能遇见友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踏遍閒原日未曛,松房宴坐不逢君”,开篇即以“閒原”点出访友之地的宁静与闲适,而“日未曛”则暗示了时间的悠长,营造出一种等待与期盼的氛围。接着,“松房宴坐”描绘了友人可能在松林中静坐冥想的情景,然而诗人并未遇到他,流露出一丝遗憾。

颔联“半庭草色浮书带,满镜池光染墨云”,进一步展开画面,将目光转向庭院与池塘。半庭的草色仿佛是书籍的带子,轻轻飘动;池塘的水面如同镜子,映照着天空的云彩,被染上了墨色的光泽。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既展现了季节的变换,又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深邃。

颈联“山鸟时能呼佛现,荷花也解沐禅芬”,转而关注自然界的生灵与植物。山中的鸟儿似乎能呼唤佛祖显现,荷花也懂得沐浴禅香的芬芳。这一联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灵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

尾联“清泉酌罢休言去,且为檀那草愿文”,诗人邀请山僧一起品饮清泉,然后继续留在这里,为檀那(佛教中对施主的称呼)撰写草稿。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也流露出其对佛法的虔诚与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佛法的深刻感悟,以及其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珍藏。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别粟泉书一律赠僧

山阁胧胧欲上晖,寺钟初歇汲人稀。

荷封碧盎投青涧,乳摘云根下翠微。

几度叮咛勤水使,十分剥啄闹禅扉。

一瓢挂树从今去,带得清泠两腋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因病乞假避客粟泉用影九韵

谢却常参事事慵,疏狂渐喜世相容。

荷飘绿沼觇禅韵,鸟过苍苔觅字踪。

细雨鸣蝉依古木,微凉洗马荫高榕。

昼长门簿无来客,一枕花茵藉草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过李影九问病

枕畔残编手自删,忙缘未放病身閒。

暂投蛙国宜听雨,镇锁猿心不住山。

隔巷呼门惊客至,穿林乞火候僮还。

行行刻竹志前径,恐我重来云掩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寄故园兄弟

浮踪窅窅信萍槎,旅梦经年不到家。

才入仕途都是海,备尝世态半如霞。

池荒且喜蛙陈鼓,门冷从教雀噪衙。

唯有流光容易度,三春空负故园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