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孔方伯汝锡

事有关天地,谁当著述名。

山林一身重,钟鼎几人轻。

芳树杯中色,流泉枕畔声。

应怜玉堂月,游宦老方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寄孔方伯汝锡》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社会地位以及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首联“事有关天地,谁当著述名”,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探讨了个人行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提出“谁当著述名”的疑问,引人深思。这句诗不仅揭示了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与重要性并存的矛盾,也暗含了对历史记载与个人功绩之间关系的反思。

颔联“山林一身重,钟鼎几人轻”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山林象征着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而钟鼎则代表了权力与富贵。这两者看似对立,实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方式价值的考量。山林虽重,却能让人内心宁静;钟鼎虽轻,却往往承载着世人的追求与评价。此联巧妙地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引发读者对自身追求的思考。

颈联“芳树杯中色,流泉枕畔声”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芳树与流泉,既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致,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杯中色与枕畔声,既是对眼前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是对生活情趣的深刻体验。这一联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尾联“应怜玉堂月,游宦老方城”则是对孔方伯汝锡的深情寄语。玉堂月象征着高洁与美好,而游宦老方城则暗示了官场生涯的辛劳与岁月的流逝。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仕途生涯的关切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这一联既是对友情的真挚表达,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次张汝任圆通阁饯别韵

倚阁怜分袂,祗园夜尚游。

松深孤磬落,杯满数星浮。

别浦蒹葭暗,他乡蟋蟀秋。

谁知独醒者,平子不同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云川书斋同云洲诸丈留别赋得多字

六月期幽赏,银塘有芰荷。

诗从年老健,情到别时多。

夜湿草间露,秋横天上河。

王孙共今夕,郢调付云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七夕敬诚二君饯别得秋字

北斗挂城头,明河迥不流。

人间清露夜,天上白榆秋。

聚散多岐路,悲欢自女牛。

谁知老来拙,回首故乡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积雨感怀

积阴无晓夜,云气压城头。

雀共疏檐雨,人同老树秋。

晋山何惨色,汾水亦横流。

此俗非荆楚,乡心重倚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