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念奴娇.为兄风云水月主人寿

丹台仙伯,记踪迹当年、琼楼金阙。

底事来游人世界,为爱风云水月。

结屋南园,境随人胜,不是溪山别。

今朝初度,碧莲千顷齐发。

况是鸳侣新偕,凤雏才长,占人间欢悦,且尽壶天终夕醉,听取妙歌千阕。

待得西风,鹗书飞上,更复青毡物。

功成名遂,赤松还伴高洁。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当年在仙境丹台上,仙人曾留下足迹,那是琼楼玉宇般的宫殿。
他为何来到人间,只因热爱风云变幻、山水月色。
他在南园建屋,环境优美,仿佛与溪山共融,而非别处。
今日是他生日,满池碧莲竞相开放。
更何况新婚夫妇同在,孩子也已长大,享受人间的欢乐,整夜畅饮直到天明,欣赏美妙的歌声。
等到秋风吹起,他的仕途消息传来,再回到青毡之地。
功成名就后,他将回归清高,与赤松仙人相伴。

注释

丹台:仙境中的平台。
琼楼金阙:华丽的宫殿。
底事:为何。
鸳侣:夫妻。
凤雏:幼小的凤凰,比喻孩子。
壶天:指隐居之处,如仙境。
鹗书:比喻晋升的文书。
青毡:代指故乡或官署。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名,象征高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绍文的作品,名为《壶中天》。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赞美,以及他对生活和人世间欢悦的情感表达。

“丹台仙伯”开篇,立刻勾勒出一位仙风道骨之士的形象,这个形象与后文中的“金阙”、“琼楼”相呼应,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通过“记踪迹当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不甘平庸、追求高洁情操的个性。

接着,“底事来游人世界,为爱风云水月”一句,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世间万象的热爱和向往。他将自己置身于这个多变的世界中,却又不为尘俗所羁绊,只是为了那份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之爱。这种情怀,与古代文人常有的“逃离红尘”、“寄情山水”的思想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精神自由的向往。

在接下来的“结屋南园,境随人胜,不是溪山别”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生活环境的精心挑选与布置。这里的“南园”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他通过对周遭景物的描述,传达了一种随遇而安、乐在其中的情感态度。

至于“今朝初度,碧莲千顷齐发”,则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这里的“碧莲”指的是荷花,它们在清晨露水之中竞相开放,构成了一片片碧绿色的海洋。这不仅是对眼前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喜悦之情的外化。

随后的“况是鸳侣新偕,凤雏才长”一句,是对自然界中生命生长的一种赞美。这里的“鸳侣”、“凤雏”分别指的是刚学会飞翔的小鸟和年轻的凤凰,它们都在这个世界上展现出生机勃勃的一面,增添了诗中的生动与活力。

在“占人间欢悦,且尽壶天终夕醉,听取妙歌千阕”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他希望能在这世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欢悦,并在有限的人生里尽情享受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这里的“壶天”指的是酒,诗人倡导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既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也要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待得西风,鹗书飞上,更复青毡物”一句,则预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准备。这里的“西风”可能是指秋风,而“鹗书”则是一种古代书信的方式——通过鹰来传递信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最后,以“功成名遂,赤松还伴高洁”结束,这里“赤松”常被用来象征长寿和不朽,“功成名遂”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事业有所成就后的满足感。全诗以此句收尾,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达到精神境界的意境。

收录诗词(21)

张绍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张榘之子。《江湖后集》卷一四载其词四首

  • 字:庶成
  • 籍贯:润州(今江苏镇江)

相关古诗词

酹江月/念奴娇.淮城感兴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

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

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

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

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

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

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潇湘八景诗(其七)山市晴岚

茅屋开山脚,岚光映日光。

行人消野兴,个个醉壶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潇湘八景诗(其四)平沙落雁

唤侣下寒汀,争宿芦花萼。

夜半渔翁过,惊起还飞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

潇湘八景诗(其八)江天暮雪

江上雪纷纷,风寒天已暮。

中有泛舟人,兴尽迷归路。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