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对东林书院及其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首联“此是东林旧讲堂,城南古寺拜文庄”,点明地点与对象,即东林书院及文庄(可能指文天祥),表达了对古迹的景仰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颔联“尚留薪木馀馨在,直接渊源百读长”运用象征手法,薪木之馨比喻文庄的思想影响深远,如同源头活水,滋养后人百读不厌。颈联“海可来游非断港,山堪仰止且循墙”以自然景观为喻,海可以自由来往,山则需循着墙而上,形象地表达了对知识探索的渴望与对先贤教诲的尊重。尾联“抠衣最恨余生晚,未列当年弟子行”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未能早些成为文庄的弟子,流露出对未能亲受教诲的惋惜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东林书院及其精神的深刻敬仰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