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格庵迁酉阳刺史赴都余时南归分道志别

秋水平堤疏雨歇,风吹杨柳骊歌发。

同作西秦辗转身,君向长安我还越。

鞭丝帽影结队行,方舟并渡灞桥平。

渔镫夜泊新丰市,戍火朝明太华城。

潼川谷口分携处,听雨听风各异路。

代马还嘶塞北烟,越禽自托天南树。

南北翱翔多故人,不胫不羽要路津。

致身迟速须有会,莫以外吏伤沈沦。

别语无多各努力,后会悠悠梦相忆。

龙潭高处少鸿飞,满楼烟雨空秋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朱一蜚的《秋格庵迁酉阳刺史赴都余时南归分道志别》描绘了秋季雨后的离别场景。首句“秋水平堤疏雨歇”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湿润,堤岸上的积水在稀疏的雨后显得格外清晰。接着,“风吹杨柳骊歌发”以杨柳依依和离别歌曲烘托出送别的氛围。

诗人与友人将分别前往长安和越地,各自踏上新的旅程:“同作西秦辗转身,君向长安我还越。”“鞭丝帽影结队行”形象地描绘了队伍行进的场景,而“方舟并渡灞桥平”则暗示了他们乘坐船只过河的情景。夜晚,他们在新丰市停泊,遥望太华城的戍火,增添了旅途的孤寂。

“潼川谷口分携处,听雨听风各异路”表达了在分手的地点,两人各自倾听风雨,走向不同的方向。“代马还嘶塞北烟,越禽自托天南树”以马嘶鸟鸣寓言,象征着他们的离别和未来的境遇。

接下来,诗人感慨人生际遇:“南北翱翔多故人,不胫不羽要路津”,意指尽管朋友分散各地,但友情如同纽带,连接着重要的道路。他鼓励友人无论仕途如何,都要坚持自我,不要因外事而沉沦。

最后,诗人以“别语无多各努力,后会悠悠梦相忆”表达深深的离别之情,期待未来在梦境中重逢。结尾“龙潭高处少鸿飞,满楼烟雨空秋色”以秋日景色收束,寓意离别后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感伤与对未来的期许。

收录诗词(13)

朱一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以太学生赴陕西军前效用,累官湖北布政使,所至皆有绩。被议落职,主潞安府起文书院

  • 字:健冲
  • 籍贯:浙江嘉善
  • 生卒年:1702—1755

相关古诗词

自魏塘放舟抵瓜步

轻舟撑出荻花丛,一路沿洄细雨中。

夜色尚稽江雪望,春流渐与海潮通。

杯倾竹醑来吴市,客换篮舆扑汴风。

旅邸推窗无稳梦,碧天嘹唳度归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夜泊江干见月

扁舟成夜宿,暝色易萧条。

夜火孤村出,寒更独戍遥。

清晖离海峤,灏气应江潮。

为问初生魄,今来得几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通州访李佐才却寄

宁为无根萍,不学东流水。

萍踪有时合,水流去不已。

忆昔秦关识面初,郎君白晰无髭须。

古文金石恣探讨,墨沈淋漓襟袖涂。

自我归吴羽融倦,流水登山不得见。

黄金台上忽相逢,丛筱园中邀茗战。

络纬秋残去马骄,乌头白尽风萧萧。

欲著《子虚》无狗监,廿年声价轻鸿毛。

君家本住凤城下,慷慨悲歌近已寡。

捧檄高堂愿未酬,三复《南陔》补《小雅》。

回头八水声呜咽,树断云连又惜别。

春风吹面塞垣行,还期同醉关山月。

形式: 古风

和岑春江韵

竹竿往往上鲇鱼,客里光阴只著书。

古树烟深栖鸟倦,闲庭风细晚花舒。

三杯罚在联吟后,一味香生薄病余。

秋色满前张老眼,玄霜新捣绿芙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