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口北遗以绫帛绵三物题曰袍具作诗谢之

吴蚕巳挂山人肘,边马尤堪北寺台。

其奈沙场推解雪,那能花处一题梅。

昨期后府将军猎,今学西邻道士雷。

叠取蒲团高一尺,坐消一辆蔚州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名为《许口北遗以绫帛绵三物题曰袍具作诗谢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与独特感悟。

首联“吴蚕已挂山人肘,边马尤堪北寺台”描绘了江南与边疆的不同景象。吴地的蚕丝已经织成衣物,挂在山人的衣袖上,而边疆的战马依然在北寺台上嘶鸣,暗示了和平与战争的鲜明对比。这里通过“吴蚕”与“边马”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边疆动荡局势的关注。

颔联“其奈沙场推解雪,那能花处一题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沙场上积雪未融,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而花间题梅,则是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寄托。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残酷与美好的深刻思考。

颈联“昨期后府将军猎,今学西邻道士雷”则展示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追求。昨天还期待着将军出猎的热闹场景,今天却学起了西邻道士的静修之道。这一转变体现了诗人从世俗生活的热闹转向内心的平静与修行,反映了他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尾联“叠取蒲团高一尺,坐消一辆蔚州灰”描绘了诗人静坐修行的情景。通过“蒲团”、“坐消”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选择在蒲团上坐禅,以蔚州灰为伴,暗示了他通过修行来净化心灵、消除烦恼的决心。这一联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修行的执着,也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战争、和平、自然、修行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与感悟。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残酷的反思、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深入探索的渴望,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小集滴水厓朝阳观

朝阳道观一何县,滴水孤厓百丈边。

馀气出关雄大漠,长风吹壁立青天。

窗扉近在栖雕处,阁道都拦坐客前。

不信夜来高顶望,定应笙鹤下飞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张云南遗马金囊

百颗缄题秋暑清,遥闻摘向最西营。

张骞本带葡萄入,马援难抛薏苡行。

万里锦苞辞晓露,一泓寒舌搅春饧。

年来不为临邛病,无奈羁愁渴易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美人红甲

近日新妆处处施,玉纤染草学胭脂。

并将樱颗销筠管,忽散桃花上柳眉。

春色每从梢畔露,丽情半出袖边知。

塞风昨夜吹胶折,抱得琵琶下手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禹陵

年来只读景纯书,此日登临似启予。

葬罢桓碑犹竖卯,封完玉字不通鱼。

杨梅树下人谁解,菡萏须中气所居。

即遣子长重到此,不过探胜立须臾。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