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比“志士”与“仁人”的价值观,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赞美与追求。首句“志士慕功业,富贵鸿毛轻”,点明了志士追求功业,但面对富贵时却视若鸿毛,体现了他们对功业的重视远超物质财富。接着,“仁人怀道义,不为功业萦”,指出仁人内心秉持道义,不会被功业所束缚,展现出其精神的自由与高尚。
“富贵讵可求,功业从自生”,进一步强调了功业并非可以强求,而是自然而然地通过努力获得。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功业与富贵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内在修为与贡献,而非外在的物质成就。
“狂狷奚所取,无由见中行”,最后两句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过于激进或偏执的人的质疑,以及对中庸之道的推崇。这里“中行”指的是符合中庸之道的行为或态度,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