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冬大寒有感

延川未撤警,夕烽照冰雪。

穷边苦寒地,兵气相躔结。

主将初临戎,猛思风前发。

朝笳吹馀哀,叠鼓暮不绝。

淹留未见敌,愁端密如发。

予闻古烈士,自誓立壮节。

丸泥封函关,长缨系南越。

本为朝廷羞,宁计身命活。

功名非与期,册书岂磨灭。

然由在遇专,丑类易剪伐。

训士无他才,赏罚在果决。

近闻边方奏,中覆多沈没。

罪者既稽诛,功者不见阅。

虽使颇牧生,勇智当坐竭。

或云庙堂上,与彼势相戛。

恐其立异勋,欻然自超拔。

不知百万师,寒刮肤革裂。

关中闲诛敛,农产半匮竭。

我欲叫上帝,愿帝下明罚。

早令黠虏亡,无为生民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己卯冬大寒有感》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通过描绘边疆的严酷环境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沉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延川未撤警,夕烽照冰雪”,开篇即以延川边境的警报未消、烽火映照冰雪的景象,营造出紧张肃杀的氛围,暗示了边疆的不安定和战争的威胁。接着,“穷边苦寒地,兵气相躔结”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和战争的紧张态势,兵气凝聚,预示着战争的爆发。

“主将初临戎,猛思风前发”写出了主将面对战争的坚定决心和英勇精神。“朝笳吹馀哀,叠鼓暮不绝”则描绘了战争的悲壮场面,朝笳声中带着哀伤,夜晚的鼓声连绵不绝,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持久。

“淹留未见敌,愁端密如发”表达了士兵们在等待敌人时的焦虑和担忧。“予闻古烈士,自誓立壮节”则引出对古代英勇战士的怀念和敬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不惜牺牲生命。

“丸泥封函关,长缨系南越”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为国捐躯的崇敬之情。“本为朝廷羞,宁计身命活”强调了这些英雄的牺牲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并非为了个人的生存。

“功名非与期,册书岂磨灭”指出功名并非预先注定,但历史会铭记他们的贡献。“然由在遇专,丑类易剪伐”表达了对有能力的将领能够迅速平定战乱的期待。

“训士无他才,赏罚在果决”强调了军事领导者的智慧和果断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近闻边方奏,中覆多沈没”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事的复杂和艰难。

“罪者既稽诛,功者不见阅”表达了对公正评价战功的呼吁。“虽使颇牧生,勇智当坐竭”假设若古代名将如李牧、廉颇在世,也难以改变当时的战局。

“或云庙堂上,与彼势相戛”暗示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可能影响到战争的决策。“恐其立异勋,欻然自超拔”表达了对可能存在的政治干扰的担忧。

“不知百万师,寒刮肤革裂”描绘了战争给士兵带来的痛苦和牺牲。“关中闲诛敛,农产半匮竭”指出战争还会影响到国内的生产和民生。

最后,“我欲叫上帝,愿帝下明罚”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祈求,希望上天能给予公正的惩罚,以结束战争。“早令黠虏亡,无为生民孽”表达了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希望尽快消灭敌人,避免战争给百姓带来更多的苦难。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边疆战争的描绘和对和平的呼唤,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正义、公正的追求。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猎狐篇

老狐宅城隅,涵养体丰大。

不知窟穴处,草木但掩蔼。

秋食承露禾,夏饮灌园派。

暮夜出旁舍,鸡畜遭横害。

晚登埤堄鸣,呼吸召百怪。

或为婴儿啼,或变艳妇态。

不知几十年,出处颇安泰。

古语比社鼠,盖亦有恃赖。

邑中年少儿,耽猎若沈瘵。

远郊尽雉兔,近水歼鳞介。

养犬号青鹘,逐兽驰不再。

勇闻此老孤,取必将自快。

纵犬索幽邃,张人作疆界。

兹时颇窘急,迸出赤电骇。

群小助呼嗥,奔驰数颠沛。

所向不能入,有类狼失狈。

钩牙咋巨颡,髓血相溃沫。

喘叫遂死矣,争观若期会。

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

数穴相穿通,城堞几隳坏。

久纵此凶妖,一旦果祸败。

皮为榻上藉,肉作盘中脍。

观此为之吟,书以为警戒。

形式: 古风

难易言(其一)

拟把铅刀伐丹桂,欲坐眢井攀青天。

排罗婴儿拒九虎,未若以道干贵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难易言(其二)

地上拾芥亦细碎,掌里数文犹苦辛。

脱使摘丸下峻坂,未若以财而发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大小言(其一)

弯弓射月落,挥剑决天开。

何言四溟广,并合不成杯。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