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寄孟使君

龙山高会,忆当时宾主,风流云散。

今日紫阳峰顶上,人望旌旗天半。

万叠红蕖,千层黄菊,照耀成飞观。

西风浩荡,碧天斜去双雁。

遥想健笔淋漓,龙蛇落纸,妙句高张翰。

笼日轻霞横数抹,绿水金波相间。

目寄宣平,神追师道,归棹摇星汉。

城中万户,烛光香雾交贯。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回忆起在龙山盛会上,那时宾主风采出众,如同云烟般消散。
如今在紫阳峰顶,人们仰望半空中的旌旗。
万座红色的莲花,千层黄色的菊花,照亮了壮观的楼阁。
西风吹过,碧空中大雁成对斜飞。
遥想当年豪情挥毫,龙蛇般的字迹跃然纸上,高雅的诗句如张翰所作。
夕阳余晖洒下几抹轻霞,与碧绿的水面和金色的波纹交织。
目光寄托在宣平,心灵追寻师道,归舟摇曳在星河之间。
城中万家灯火,烛光与香雾交织,景象繁华。

注释

龙山:地名,可能指某座有历史聚会的山。
宾主:主人和宾客。
风流云散:形容人物风采出众,像云烟一样散去。
紫阳峰:具体山峰名。
旌旗:旗帜,代指军队或重要活动。
飞观:高耸的楼阁,壮观的景象。
健笔淋漓:笔力雄健,挥洒自如。
妙句:优美的诗句。
宣平: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指人名。
星汉:银河,这里指星空。
香雾:香气与雾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当前置身于紫阳峰顶所见之景象。开篇“龙山高会,忆当时宾主,风流云散”,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欢聚时刻的回忆,那些美好时光如今已随风而逝,徒留下无尽的怀念。

接着,“今日紫阳峰顶上,人望旌旗天半”则转向现实,诗人置身于高处,对着飘扬的旗帜,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眺望。紧跟着的是“万叠红蕖,千层黄菊,照耀成飞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紫阳峰顶上花开满径、色彩斑斓的壮丽画面。

诗中随后的“西风浩荡,碧天斜去双雁”则是对秋高气爽之境况的描写,两只大雁在碧蓝的天际飞翔,给人以自由与远行的联想。而“遥想健笔淋漓,龙蛇落纸,妙句高张翰”,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向往,将书写之笔触比作龙蛇般生动有力,充满了对文化艺术的深厚情感。

“笼日轻霞横数抹,绿水金波相间”描绘出阳光透过薄雾,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呈现一种柔和而又富有层次的景象。随后,“目寄宣平,神追师道,归棹摇星汉”,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之道的敬仰,以及内心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

最后,“城中万户,烛光香雾交贯”则是对城市生活的一种描绘,万户千门之间,灯火与香烟交织,营造出一种繁华而又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过去时光的深情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

茅舍起疏烟。家在寒溪阿那边。

修竹当篱梅当户,萧然。问是尧天是葛天。

风雨入新年。惟恐春阴咽管弦。

绿酒一樽歌一曲,人传。不属天仙属散仙。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先]韵

洞仙歌.正月二日大雪,自后雨雪屡作,至三十日甲子,始晴

春王正月,雪阵联翩下。我有春风怎生卖。

忽扫残夜雨,推出朝阳,天地里,玉烛一枝无价。

早春虚过了,尚有二分,是处春光好收买。

也不违天性,不远人情,杨柳陌、临水夭桃亭榭。

身子外、只要自家人,共酒后羲皇,花前偏霸。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点绛唇

晓角霜天,昼帘却是春天气。小园行处。

双蝶相随至。恰向梅边,又向桃边觑。孜孜地。

访兰寻蕙。谁会幽人意。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

数朵芙蕖,嫣然一笑凌清晓。谢家池沼。

秋景偏宜少。气挟清霜,似把群花小。秋风袅。

湘君来了。一曲烟波渺。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