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陈方的《卧云书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尽时节,山间静谧之景。首句“春尽范公祠下路”,点明地点与时节,暗示了春色将逝,万物即将进入新的生长周期。接着,“山云漠漠水泠泠”两句,通过“漠漠”的云和“泠泠”的水,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仿佛能听到流水轻吟,看到云雾缭绕,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后两句“不知无数长松树,若个根边有茯苓”,则将视线转向了远处的长松树,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引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无数的松树中,究竟哪一棵的根边会有茯苓生长?这里不仅展现了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与探索,也隐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是否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或命运的线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