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建宁倅林太博用后村韵二首(其一)

清班早见扬休立,自诡俄为九仞翔。

教雨久沾儒馆下,屏星还照建溪傍。

助行好事趋铃阁,课了康功向玉堂。

禹锡文章终得力,吾侪觕细要更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林希逸所作的《送建宁倅林太博用后村韵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林太博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首句“清班早见扬休立”,以“清班”形容友人的身份地位,而“扬休立”则暗示友人如同高洁之士,早早便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与声誉。这一句既赞美了友人的品格,也预示了其未来的成就。

“自诡俄为九仞翔”一句,通过“九仞”这一古代传说中的高度,比喻友人将有高远的追求与宏大的抱负,暗示其未来的事业将如雄鹰展翅,翱翔于广阔的天空,充满了对友人未来成功的期待与祝福。

“教雨久沾儒馆下,屏星还照建溪傍”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友人与知识、学问的深厚联系,以及其在地方治理上的卓越表现。其中,“儒馆”代表了学术与文化的殿堂,“屏星”则象征着友人在地方官职上的显赫地位,而“建溪”则是友人任职之地的地理标志,这些意象共同描绘出友人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而且在地方治理上也有出色的表现。

“助行好事趋铃阁,课了康功向玉堂”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品德与政绩的赞誉。其中,“助行好事”意味着友人乐于助人,积极推行善事;“趋铃阁”则指友人前往官署处理政务;“课了康功”表明友人在治理地方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向玉堂”则暗示友人有望晋升至更高职位,继续施展才华与抱负。

最后一句“禹锡文章终得力,吾侪觕细要更尝”引用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文学才能的认可,并鼓励自己及同僚们在不同领域中不断探索与尝试,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未来发展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品格、成就与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事业发展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贡献的思考。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建宁倅林太博用后村韵二首(其二)

家年爱友相期久,注目云宵看凤翔。

半刺暂烦书纸尾,一翁分守系篱傍。

多携客上丹青阁,易事贤居夷白堂。

更喜宦游逢乐地,户无贵籴稻新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题赵武子鹤泉

可人何事著斯名,知傍清泉筑小亭。

遥想倚风看鹤鹤,更须和月掬泠泠。

君于醉后流应漱,渠若来时舞不停。

莫谩濯缨歌此水,会当冲翼上青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别林伯常国博(其一)

解印南来久卸鞍,未甘遮日向长安。

洪都别驾何廉取,斋殿除书果趣还。

再入美传喧辇下,多情远别到溪干。

才名藉甚如君少,此去应须立要班。

形式: 七言律诗

别林伯常国博(其二)

岁晚交亲久寂寥,明时剩喜入旌招。

玉融名邑虽多士,橐从无人已四朝。

我分长閒守龙具,君宜闻健侍鸡翘。

从今出处分岐路,对月相思梦愈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