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道德原则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颜回与盗跖的生命结局,揭示了道德与命运之间的关系。颜回虽早逝,却因高尚的品德而永存;盗跖虽长寿,但因其恶行而遗臭万年。这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行为与个人命运之间联系的思考。
接着,诗人提出“众人惑其变,志士守其常”,指出普通人往往被外界变化所迷惑,而有志之士则坚守道德原则不变。这种对比强调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坚持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非法不敢奸,临义安肯忘”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道德原则的不可动摇性。无论面对何种诱惑或困难,都应该遵循正确的道德法则,不能违背法律和道义。
最后,“愿为松柏姿,不学桃李芳”表达了诗人宁愿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也不愿像桃李那样追求短暂的繁华。这里,诗人以自然界的植物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松柏象征着坚韧和永恒,桃李则象征着短暂的美丽和易逝。
“桃李能娱人,飘零使我伤”则是对桃李短暂美好但最终凋零的感慨,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思。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道德、坚持与人生价值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道德原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