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

卢仝五千卷,邺侯三万轴。

二人书虽多,颠倒俱在腹。

吾当思其然,岂肯汎然读。

李侯真名家,玉川惟破屋。

至今数唐贤,未易可追逐。

谁谓柯山西,魏氏追望族。

衣冠照楼观,再世新卜筑。

中有简编地,仍复种修竹。

斯远吾所敬,作记不碌碌。

发挥书林趣,足以濯心目。

伟哉父子间,抱负如韫椟。

要当大所施,致主锡民福。

想见翻经时,一下十行速。

先得我心同,闻韶心忘肉。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创作,题为《书林》,描绘了对书籍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读书环境的向往。

诗中提到卢仝和邺侯,两人藏书之多,却都未能充分利用,暗示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理解和运用。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不愿泛泛而读,而是要深入思考,汲取精髓。

随后,诗人以李侯(可能指李煜)为例,强调了家族背景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他提到李侯来自名门,居住在破旧的玉川屋中,但其精神世界丰富,与唐贤相比也难分高下。

接下来,诗人转向柯山,提及魏氏家族的显赫,以及他们衣冠齐整,再次迁居新宅,其中藏书之地,还种植着修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

诗人对这种环境表示敬意,并认为这样的地方不仅适合藏书,更能激发人的灵感,洗涤心灵。他赞美这种环境是“书林”,并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拥有远大的抱负,为国家和社会带来福祉。

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经典,能够迅速理解并吸收知识,与之共鸣,甚至忘记了世俗的烦恼。这反映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理想读书环境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书籍以及理想读书环境的深刻感悟和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黄子功云入吴晒书因以诒之

吾人聚集地,常刺俗子眼。

过岂彼之是,亦乃此之简。

君行往西湖,晒书理碑版。

必入鹓鹭群,百事当一莞。

所抱才志高,天衢复何赧。

勿谓舍瑟希,异乎三子撰。

清风炫崇桃,遽尔疏酒盏。

其与物为春,至道嫌择拣。

形式: 古风 押[潸]韵

夜过霞山看赵百醉诗刻及诸名胜跋语(其一)

抚我百醉诗,把此一杯酒。

水南撼霜飙,山月复在牖。

禅家话三三,伯主约九九。

得友良独难,呻吟倍搔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夜过霞山看赵百醉诗刻及诸名胜跋语(其二)

钟声殷空山,灯影照只字。

区中无妙心,天外有能事。

消长以隆替,昏旦而寤寐。

白夫阮籍眼,拥矣谢安鼻。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题赵四行卷

淡泊梅都官,苦硬孟东野。

韩欧舒而明,徐吕平而雅。

健阔到应刘,高深望屈贾。

章泉有斯人,身寄玉山下。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