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壬寅三月二十三日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其六)

飞走都穷瘴海头,而今人说国亡秋。

食残鬼母方知苦,酒醒天公亦解愁。

奴丑时来皆市虎,英雄运去总沙鸥。

老人生角君休诮,八百终期启汴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的《后秋兴八首》之一,通过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的深刻感慨。

首句“飞走都穷瘴海头”,以“飞走”描绘出动荡不安的局势,将人们四处逃散、无处可归的悲惨境况与“瘴海头”的恶劣环境相联系,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自然环境的恶劣。接着,“而今人说国亡秋”一句,直接点明了国家衰败的现状,将“国亡”与“秋”这一季节的衰落相联系,寓意深远,令人感伤。

“食残鬼母方知苦,酒醒天公亦解愁”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个人的痛苦和国家的忧愁形象化。通过“鬼母”的形象,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绝望;“酒醒天公亦解愁”则表达了对上天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无力感。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奴丑时来皆市虎,英雄运去总沙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奴丑时来皆市虎”讽刺了那些在乱世中趁机崛起的小人,他们虽然外表丑陋,却能利用时机成为祸害;后半句“英雄运去总沙鸥”则感叹了英雄人物在时运不济时的无奈,如同随波逐流的沙鸥,无力改变命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批判。

最后,“老人生角君休诮,八百终期启汴州”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历史的反思。通过“老人生角”的比喻,暗示了历史的轮回和变革的力量;“八百终期启汴州”则可能暗指对历史周期律的认同,以及对重建秩序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后秋兴八首壬寅三月二十三日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其七)

枕戈坐甲荷元功,一柱孤擎溟渤中。

整旅鱼龙森束伍,誓师鹅鹳肃呼风。

三军缟素天容白,万骑朱殷海气红。

莫笑长江空半壁,苇间还有刺船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后秋兴八首壬寅三月二十三日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其八)

夷山填海莫逶迤,复汉争如丈尺陂?

故国楼桑围羽盖,上林仆柳发条枝。

坐看河鼓云旗动,笑指渐台斗柄移。

金粟堆前空翠裹,金烬犹傍玉衣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吟罢自题长句拨闷二首(其一)

孤臣泽畔自行歌,烂熳篇章费折磨。

似隐似俳还似谶,非狂非醉又非魔。

呕心自笑才华尽,扪腹其如倔强何?

二祖历宗恩养士,几人吟咀泪痕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吟罢自题长句拨闷二首(其二)

不成悲泣不成歌,破砚还如墨盾磨。

拌以馀生供漫兴,欲将秃笔扫群魔。

途穷日暮聊为尔,发短心长可奈何?

赋罢无衣方卒哭,百篇号踊未云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