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荷已无花柳欲陈,秋风飒飒水粼粼。
湖山惨淡西施老,细看终于胜丑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季的湖边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荷已无花柳欲陈”,此句点明时令,荷花已经凋零,而柳树上的叶子即将变黄。这里不仅是对秋天的一个直接描绘,也隐含着一种生机走向衰败的哀愁。
“秋风飒飒水粼粼”,秋风轻拂,湖水闪烁,诗人用“飒飒”和“粼粼”两个形容词来刻画出秋日里特有的清冷与静谧气氛。这些声音和视觉的描写,不仅传递了自然界的宁静,也可能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湖山惨淡西施老”,这里的“惨淡”形容湖山之色,既是秋天景物的真实写照,也可解作诗人内心的情绪。"西施老"则是一种传说中的人物,比喻美丽却不为世所知的意象。
“细看终于胜丑人”,这句话强化了上一句的意境,通过对比,强调即便是美貌如西施,时间也会将其磨灭。这里,“丑人”通常被解读为平凡无奇之人,但在诗中,它代表了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即美丽终究难逃时光的侵蚀。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秋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外界自然相互作用的一个映照。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极其细腻,反映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扁舟未觉出城难,访旧情知老畏寒。
七十五翁无□□,□楼聊且隔帘看。
长至前踰一月晴,忽然细细雨无声。
中宵变作今□□,□得楼头鼓角清。
钱塘多少富豪家,酒肉如山赏物华。
野老入城□□□,□萝卜菜腊梅花。
万古天冠地屦身,画师游戏恐非真。
父生师教成何事,甘作蓬头跣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