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注释

盟鸥: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
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翠奁:翠绿色的镜匣。
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先生:作者自称。
杖屦:手持拐杖,脚穿麻鞋。
屦,用麻、葛做成的鞋。
鹭,鹭鸶,一种水鸟。
偕来:一起来。
痴计:心计痴拙。
“不解”句:不理解我举杯自饮的情怀。
畴昔,以往,过去。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以带湖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描绘了带湖的美丽景色,如打开的巨大翠绿色镜匣。词人闲适自得,"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表现出他对这里的极度喜爱,甚至一日多次漫步湖畔。

"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鸥鸟视为朋友,表达了词人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则进一步表达了对纯洁高雅之物的向往。

下片中,词人通过"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的动态画面,展现了湖中的生机,同时也暗含了对鸥鸟潜水捕鱼行为的调侃。"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流露出词人对鸥鸟不解人意的幽默感,同时也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回忆起过去的时光,今夕对比,引发对人生欢乐与哀伤的思考。最后,词人提出"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寓意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美化环境的热忱。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辛弃疾豪放派词风中的细腻情感。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王孙信/寻芳草.调陈萃叟

有得许多泪。又闲却、许多鸳被。

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

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

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

形式: 词牌: 寻芳草

东坡引

玉纤弹旧怨。还敲绣屏面。清歌目送西风雁。

雁行吹字断。雁行吹字断。夜深拜月,琐窗西畔。

但桂影、空阶满。翠帏自掩无人见。罗衣宽一半。

罗衣宽一半。

形式: 词牌: 东坡引

东坡引(其一)

君如梁上燕。妾如手中扇。团团青影双双伴。

秋来肠欲断。秋来肠欲断。黄昏泪眼。青山隔岸。

但咫尺、如天远。病来只谢傍人劝。龙华三会愿。

龙华三会愿。

形式: 词牌: 东坡引

东坡引(其二)

花梢红未足。条破惊新绿。重帘下遍阑干曲。

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鸣禽破梦,云偏目蹙。

起来香腮褪红玉。花时爱与愁相续。罗裙过半幅。

罗裙过半幅。

形式: 词牌: 东坡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