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甫题西洛遗民诗卷并所书杜句

东里感兴西洛诗,其年忧国初南来。

后人玩之可忘疲,甚矣世变非吾衰。

长言短句笔墨古,颠倒妙处谁能窥。

雨凉梅熟樽酒地,旧人家藏欣见之。

其间亦录杜陵老,笺阔轴大何尔为。

要知真识未易见,我乃徵逐于兹时。

潇湘莫结遗民悲,信诚空叹晏叟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创作,名为《昌甫题西洛遗民诗卷并所书杜句》。诗中表达了对西洛遗民诗歌的欣赏与感慨,以及对杜甫诗句的引用与评价。

首先,诗人在“东里感兴西洛诗”一句中,将自己置于东西两地的文化背景之中,通过“其年忧国初南来”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南方文化的亲近。这种对比和情感的铺陈,为整首诗奠定了深沉而富含历史感的基调。

接着,“后人玩之可忘疲,甚矣世变非吾衰”两句,既是对诗歌艺术魅力的赞美,也隐含了对时代变迁的感叹。诗人认为,好的诗歌能够让人在阅读中忘却疲惫,反映出诗歌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甚矣世变非吾衰”这一表达,诗人似乎在暗示,尽管时代在不断变化,但真正的艺术价值是永恒的,不会因个人或时代的衰败而减损。

“长言短句笔墨古,颠倒妙处谁能窥”这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诗歌的艺术特点。诗人赞赏诗歌中长篇大论与简短句子并存的风格,以及其中蕴含的古老笔墨韵味。同时,诗人提出“颠倒妙处谁能窥”,意指诗歌中的精妙之处往往难以被外人轻易理解,这既是对诗歌艺术深度的肯定,也是对读者鉴赏能力的一种挑战。

接下来,“雨凉梅熟樽酒地,旧人家藏欣见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想象在一个雨后的凉爽季节,梅子成熟,人们在饮酒谈诗的场景中,发现了一本旧家收藏的西洛遗民诗卷,内心充满了喜悦。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学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其间亦录杜陵老,笺阔轴大何尔为”两句提到了杜甫(杜陵老)的诗句,并对诗卷的装帧进行了描述。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中提到的“笺阔轴大”可能是指诗卷的装帧精美,显示出对杜甫作品的尊重与珍视。

最后,“要知真识未易见,我乃徵逐于兹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理解诗歌艺术的难度的认识,同时也表明了他愿意在这个时代追寻和探索。这不仅是对自己鉴赏能力的自信,也是对诗歌艺术追求的执着。

“潇湘莫结遗民悲,信诚空叹晏叟痴”这两句以潇湘之地的遗民悲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性悲欢的理解。通过“信诚空叹晏叟痴”这一表述,诗人似乎在反思和批判某些过于悲观或不切实际的态度,强调了在面对历史和现实时,应保持一种理性而坚定的信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学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时代变迁、艺术价值、文化传承等多方面主题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首对西洛遗民诗歌的赞歌,也是对诗歌艺术及其背后人文精神的深情礼赞。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陆丈剑南诗斯远约各赋一首

镜湖湖上凉风起,枫叶芦花照窗几。

笔床茶灶连酒壶,炯然目光动秋水。

平生北固与西江,赢得蚍蜉事訾毁。

青城山嘴散关头,岂是甘心放豪侈。

归来玉阶仅方寸,两路又出将使指。

几回诏节去徘徊,愠色何曾为三已。

桐庐潇洒非小垒,更向南宫擅词美。

轩渠肯受尘鞅羁,汉庭公卿未知己。

我閒访友于溪居,三叹共读公之书。

清诗句句律有馀,爱而不见今何如。

形式: 古风

赵将示及吴推官诗

玉溪莲幕哦诗声,声和水南松竹清。

眼中孰不有言句,句到极则何能听。

衡茅吹寒日惆怅,倚楼公子犹相访。

袖里新篇乃若人,春风翡翠兰苕上。

形式: 古风

元夕夜坐观黄庭经

虚檐涌月垂小窗,屋外有山流涧江。

夜气少定百念降,膝席引手挑油缸。

静取黄庭诵琅琅,炉烟喷结柏子香。

上元仙官朝紫皇,九关洞开凤鸾翔。

清辉影导胎禽双,前昂后低幡节幢。

尘间如帑正纷厖,眇然骈罗万家邦。

形躯已经几星霜,回思淡薄天人粮。

却灭百邪致欣昌,收声藏神味差长。

形式: 古风

上饶出示仲至遗画

我识睡翁尤更早,翁今死矣我已老。

寥寥故家郓东平,丽泽渊源有深抱。

睡翁又号曰粟斋,馀事书帖亦可怀。

摩挲展转心眼开,此道于人何有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