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传付偈颂(其二)初祖

谁知花叶一中生,二气相催果自成。

体了色空无觅处,有时人说见还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名为《六祖传付偈颂(其二)初祖》,通过简洁的语言,探讨了生命与自然、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深刻哲理。

首句“谁知花叶一中生”,以自然界的现象起笔,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问题:在一片叶子中,如何生长出花朵?这不仅是在描述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更是在暗示生命的奇妙与不凡。

次句“二气相催果自成”,进一步揭示了生命成长背后的动力——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这里的“二气”既可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阳刚与阴柔,也可视为生命内在的对立统一,它们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最终成就果实。

“体了色空无觅处”,这一句则转向了对存在的思考。它指出,当我们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或本质时,却发现这一切都如同虚幻之物,难以捉摸。这里的“色”指外在现象,“空”则代表了虚无或不存在。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追求永恒意义的困惑。

最后一句“有时人说见还婴”,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描绘了人们在追寻真理或理解生命奥秘时的复杂心理状态。这里“见还婴”可能象征着回归初心,或是对生命最初状态的向往。它暗示,在追求智慧和理解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暂时迷失自我,但最终会回到最初的纯净与简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反思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本质以及追求真理的过程。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六祖传付偈颂(其三)初祖

大乘气象已相扶,吾意方终道不孤。

秀出五峰尘下少,中华先许到真如。

形式: 七言绝句

六祖传付偈颂(其四)初祖

日用中来体已亲,平常是道岂须陈。

得吾髓处无他事,拟议三人且觅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六祖传付偈颂(其五)初祖

安心惟在觅心时,后世支尘两自欺。

寄语禅林休歇去,古来仙圣本无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六祖传付偈颂(其六)初祖

本来无一亦无华,都向真空是一家。

闻说一花还共笑,宁甘鬼窟作生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