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其一)七夕

玉钩画烛。金风箫鼓,迎送鹊桥云雨。

鸳鸯债欠许多时,着意在、今宵赔补。

才郎乞巧,佳人穿缕,痴绝不知甘苦。

夜深宛颈睡双浓,那听得、人间私语。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词作《鹊桥仙·其一》七夕,以玉钩、画烛和金风箫鼓等意象描绘了七夕节的传统场景。"玉钩画烛"形象地展现了夜晚明亮的烛光,"金风箫鼓"则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迎送鹊桥云雨"暗指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寓意着爱情的神秘与浪漫。

接下来的"鸳鸯债欠许多时,着意在、今宵赔补"表达了对长久分离的情侣的深深同情,以及他们期待在七夕之夜得以团聚的心愿。"才郎乞巧,佳人穿缕"描绘了男男女女各自进行乞巧活动的场景,体现了节日的习俗。

"痴绝不知甘苦"写出了人们沉浸在节日情感中的忘我状态,"夜深宛颈睡双浓"则描绘了他们在鹊桥相会后甜蜜的梦境,"那听得、人间私语"则暗示了他们的世界此刻与世隔绝,只有彼此的爱语。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节的氛围,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渴望,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其二)佳人

月眉星眼,烟鬟雾髻,浑是一天妆束。

尤云殢雨更风流,甘折却、人间庸福。

莺莺燕燕,红红翠翠,删尽侍儿名录。

鸳鸯谱样总平常,新翻出、怜欢题目。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其三)落花

乍晴乍雨,乍寒乍暖,做作几般天气。

个人犹自不禁持,何计教、花魂回避。

正青芳草,未衰杨柳,只短夭桃年纪。

落红万点总无情,赚多少、香闺清泪。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南乡子(其一)春愁

红雨晓阑珊。寂寞梨花泪未干。

飞絮满庭人倦起,偷怜。尽日鹦哥话夜寒。

巫峡梦云单。懊恼春光一半残。

索性闭门推却去,孤眠。独让东风自倚栏。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其二)病集药名

弱骨怯天冬。满地黄花憔悴同。云母屏边休伫立。

防风。乌头却似白头翁。自笑寄生穷。

愁脉难将草木通。泉石膏肓甘遂老,从容。

领取云山药饵功。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