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人日

烽台石戍晓烟平,人日逢人载酒行。

客久渐多新岁感,边方倍起故园情。

围炉小伎兼筝笛,出郭诸山半雨晴。

骑马不愁归路晚,江乡犹及听啼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宣府人日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韵味与诗人深沉的情感。

首句“烽台石戍晓烟平”,开篇即勾勒出边塞清晨的宁静与庄严,烽火台与石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肃穆,淡淡的烟雾平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次句“人日逢人载酒行”,则将镜头转向了人日这一天,人们载酒而行,欢聚一堂,虽身处边疆,却也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与温馨。

“客久渐多新岁感,边方倍起故园情”两句,情感深沉,表达了长时间离家在外的游子对新年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随着岁月的流逝,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浓烈,尤其是新年之际,这份情感更加难以抑制。

后四句“围炉小伎兼筝笛,出郭诸山半雨晴。骑马不愁归路晚,江乡犹及听啼莺”,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生活画卷。围炉而坐,小伎弹筝吹笛,音乐声中,山间云雾渐散,雨后的山色更加清新宜人。骑马归途,不惧路晚,因为心中有家的方向,即便是在江乡,也能听到那熟悉的莺啼声,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人日的独特风情与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刻的情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3)

李良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西

溪西人家秋水生,孤舟常自三更行。

一声啼鸟半江月,才到两山天欲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谒刘公祠

世运陵夷日,中流荷大贤。

反经斯起敝,往蹇自来连。

濂洛开新绪,河汾具薄田。

悬弓忘巧拙,食蜜自中边。

帝简征文在,薪存续火传。

人心方复古,天意不扶颠。

远塞唯迎盗,长江谁著鞭?

鼎湖上龙驭,赤县遍狼烟。

涕泪包胥血,饥寒苏武毡。

偏逢苟安主,虚忆中兴年。

精卫劳填海,娲皇莫补天。

去留关庙社,生死合经权。

此道荒千古,何人障百川?

祠堂拜遗像,风雨暗灵筵。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月夜从愚庵大师陈际叔徐世臣湖干闲步

披衣揽夜色,遂适湖干趾。

喧籁息近听,林峦敛遥视。

千峰寒月中,万壑疏钟里。

三潭弄浮烟,因风荡为水。

浮汀渔唱人,过浦箫声起。

佳游领支公,雅调及高士。

霜月满归途,宵深情未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赠莫十三

君家西湖滨,厌看湖上山。

身依海鸥宿,心与天云闲。

口吟《五噫》西出关,脱帽自挂苍梧间。

偶然登燕台,洗足御沟水。

缊袍蒙茸一草履,金貂紫骝君勿喜。

倒诵虫书三万言,侏亻禽笑掷番王玺。

重译曾惊外国使,诸侯尽倒兰台履。

既铩上林羽,又转桑乾路。

囊破惟留五岳云,鹤飞还想三珠树。

满腹皆象纬,缠衣悉烟雾。

握尺量舜管,执杓考天步。

流霞未肯酌,熊蹯亦不茹。

聊将槲叶补秋云,栉?横空万山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