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蕴忠上人歙砚

山僧有砚名龙尾,此石来从歙溪水。

通明直可照发毛,莹滑不容安手指。

案上长疑片月生,匣中自有浮云起。

苍然颜色涵秋波,不学端州誇嫩紫。

溪匠琢为寒瓦形,如从铜雀初飘零。

只仍故状不复改,独有乱点生繁星。

高闲上人妙书札,什袭藏来时一发。

拂开轻雾磨烟煤,挥洒霜毫冰纸滑。

咄嗟此砚何为哉,世上别有润色材。

胡不往焉与徘徊,日濡大笔把诏裁,无久滞此空尘埃。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中的僧人有一方砚台名叫龙尾,它来自歙溪的溪水。
这块砚台透明度极高,能照亮发丝和毛发,光滑得连手指都难以停留。
案台上常常让人误以为有弯月升起,打开砚匣仿佛有浮云缭绕。
砚台的颜色深沉,蕴含着秋天的波光,不比端州的紫色嫩滑。
工匠将其雕琢成瓦片形状,仿佛刚从铜雀台飘落下来。
砚台保持原貌未加修饰,只有星星点点的斑痕增添了几分生动。
高闲上人用它书写美妙的信札,小心地一层又一层地收藏。
擦拭时轻雾散去,墨烟细腻,书写在冰冷的纸上流畅无比。
哎,这砚台为何存在?世间还有其他润泽的材料。
为何不去寻找更好的,每日握笔书写圣旨,不要长久闲置在这尘埃之中。

注释

山僧:僧人。
砚名:砚台的名字。
龙尾:砚台的别称。
歙溪水:来自歙溪的溪流。
通明:透明度高。
案上:案头。
片月:弯月。
浮云:比喻砚台的光泽。
秋波:秋天的湖水。
端州:古代产砚之地。
嫩紫:紫色的形容词。
溪匠:溪边的工匠。
寒瓦形:瓦片形状。
乱点:斑点。
繁星:形容众多。
高闲上人:高闲的僧人。
什袭:层层包裹。
轻雾:墨的雾气。
烟煤:研磨的墨粉。
霜毫:寒冷季节的毛笔。
冰纸:形容纸张冷而滑。
咄嗟:感叹词。
润色材:其他能润笔的材料。
徘徊:犹豫不决。
濡:沾湿。
大笔:大号毛笔。
滞:停留。
空尘埃:闲置的尘埃。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强至的《题蕴忠上人歙砚》描绘了一方来自歙溪的龙尾砚,其质地优良,通体透明,莹洁光滑,犹如片月浮云,秋波般深沉而不失灵动。砚台形状独特,如瓦而带瓦砾斑点,犹如铜雀羽落,增添了艺术感。上人高闲的书法作品珍藏其中,砚台经过精心磨砺,书写时更是流畅如冰纸。诗人感叹砚台虽好,世间还有其他润泽之材,建议砚台应被用于更有意义的场合,如执笔起草圣旨,而非闲置蒙尘。整首诗赞美了砚台的品质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寓含了对砚台命运的关切。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徐君强

浦阳穷僻山萦回,徐子匹马穷山来。

十年不见安否外,怪子面黝身红埃。

自言壮图醉无几,独有古胆刚不摧。

日于篇章遣孤愤,袖出巨轴为我开。

密行细书几千字,一一纸上皆琼瑰。

浑然天成有警句,直若未剖元气胚。

间工磨琢弄纤巧,真宰手把天葩裁。

诗人古亦少达者,非特徐子如寒灰。

孟郊老独张籍瞽,李杜落魄皆何哉。

剔抉幽秘夺造化,虽甚寒饿天弗哀。

又疑才命不俱得,既夺之命止与才。

子今所往但逢蹇,绊骥两足犹驽骀。

浦阳山深尚春浅,桃李才蕊花正梅。

子时过我值讼简,花下一饮将百杯。

酒酣慷慨起劝子,更厉头角需风雷。

纵令不偶竟穷死,犹愈空腹冠崔嵬。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赠贾麟

贾君貌古文章老,虬髯铺胸犀插脑。

戏誇才力惊众人,谈笑千篇笔端扫。

酒酣座上披天真,铲去崖岸露怀抱。

今年礼部更新书,续诏九州登俊造。

宿儒晚秀趋术茫,肝愁胃苦搜辞藻。

独君所向异尔为,长袖陂陀踏幽草。

行穷两径跻岩巅,指点晴江辨秋岛。

却骑匹马归湖山,古寺相逢情愈好。

空樽无物醉故人,辄出囊钱具梨枣。

更长坐久然青灯,语杂讥谐欲颠倒。

我方正色起问君,何乃终年事枯槁。

齿牙未豁才有馀,一赋从容成腹藁。

琢磨高论驰古今,足历天衢骋王道。

驽群沓沓犹争先,骥騄胡然甘伏皂。

君徒俛首不我答,我反惭颜汗如澡。

丈夫贵富难近窥,一第定非论晚早。

岂同祖谊名汉朝,位不公卿身已夭。

何时却挂吴淞帆,霜蟹初肥恰新稻。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渔家傲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

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

浑似玉人常淡伫。菱花相对盈清楚。

谁解小图先画取。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句(其一)

溆浪樯乌急,吴霜稻蟹肥。

形式: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