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古十首(其三)

豫让口吞炭,智伯头已漆。

报仇须及晨,安用诈行乞。

饮器骨已枯,癞哑特小术。

壮士死于义,千古犹一日。

弃主事雠人,万死奚足恤。

形式: 古风

翻译

豫让口中吞下烧红的木炭,智伯的头颅已被漆涂。
复仇应当趁早,何必假装乞丐行骗。
他的酒杯已化为白骨,哑巴的技艺算不得什么。
壮士为正义而死,千百年来仍如一日。
背弃主公去报私仇,即使万死又何足惜。

注释

豫让:人名,战国时期晋国勇士。
炭:烧红的木炭,用于苦刑。
智伯:人名,战国时期晋国卿大夫。
漆:油漆,此处指侮辱或标记。
须:应当,必须。
诈:欺骗。
行乞:假装乞丐。
饮器:饮酒的器具。
枯:枯萎,比喻成白骨。
癞哑:形容人的残疾,这里指失去语言能力。
义:正义,道义。
千古:千秋万代。
犹一日:依然如一日。
弃主:背弃主公。
事雠人:为报私仇。
恤:顾虑,怜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感古十首(其三)》,主要通过豫让的故事来表达对忠诚与复仇主题的感慨。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不惜身体遭受极端痛苦,如口吞炭使声音变哑、假装乞丐接近仇人。他强调的是及时报仇的紧迫性,而非使用欺诈手段。豫让最终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这种为义而死的精神,即使在千百年后依然令人敬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忠诚和舍身取义行为的崇高评价,同时也揭示了背弃主人去复仇的行为,即使面临万死也无需怜悯。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忠贞气节的崇尚。

收录诗词(659)

胡仲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古十首(其二)

管蔡厄周公,陈蔡厄夫子。

圣人于此时,所俟惟一死。

弦歌乃自知,赤舄亦几几。

未明周孔心,道统安所恃。

天苟丧斯文,坠地扶不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感古十首(其一)

卞氏璧难售,渊明琴本瘖。

自衒亦可丑,三献机转深。

无弦避俚耳,举世谁知音。

所以古达士,万事何容心。

勿学卞氏璧,请事渊明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感兴

有丝不绣平原君,有金不铸钟子期。

此心抱独无人会,百年只有青天知。

青天冥冥不可诘,举头当中有皦日。

从来天日不可欺,何用区区守暗室。

形式: 古风

溪亭夜集走笔

倚柱看潮生,渔歌静中发。

吟罢寂无声,江风对山月。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月]韵